组屋政策须防矫枉过正

(2011-06-06)

早报导读

● 吴俊刚

吴俊刚专栏

甫上任一个星期的国家发展部长许文远,很快的便发出一连串的信息,要加速增建广厦千万间,以满足三组人的需求,即新婚夫妇、有孩子的离婚者以及低收入家庭。

今年将兴建的组屋会达到2万5000套,破历来纪录;明年会有5000套租赁组屋落成,未来还将兴建数以万计的租赁组屋,以满足积压已久的需求;当局也将设法在一些成熟组屋区兴建更多预购组屋。

这些宣布无疑都是受欢迎的,这意味着想要买或租组屋的人,接下来几年就有望能在更短的等候时间内如愿以偿。但我们可以想象,建屋局所要面对的压力也会与之俱增,面对劳工短缺的建筑业能否应付得来也是个问题。但这些都不会是等房子要房子的人所关注的,那是部长的问题。

新加坡的骄傲为何变成烫手山芋

组屋原本是新加坡的骄傲,现在却成了一个政治的烫手山芋,到底过去这几十年来的过程发生了怎样的转折,出现了什么差错?这是个很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愚者之见,最大的关键或许是我们在不知不觉间乖离了根本,让组屋变成了可投机的资产,形成了一个很奇特的转售组屋市场。当然,这当中也牵涉到移民政策的问题,那就是让永久居民可以购买转售组屋,使需求突然膨胀。私宅市场炽热,进一步刺激了人们的牟利心和房价上涨预期,也对需求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建屋局本身也有其特殊的经验和历史。在盛港和榜鹅一度出现了供应过剩,空屋数万的“鬼城”现象,建好的组屋没人要,堆积了六七年才逐渐随着经济的复苏被消化。正所谓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于是有了预购的制度,而且要达到75%预购额才会兴建,需求于是开始积压。房地产市场突然火热起来,需求剧增,供应短缺,建屋局于是也穷于应付。

在租赁组屋方面,需求的积压,据我的理解,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刻意的政策所导致的。政府一路来的哲学是要鼓励国人购买组屋,而不是租赁组屋,因为,前内阁资政李光耀说得很清楚,他观察到租赁组屋往往不受珍惜,人们觉得那不是自己的家,因此也不会刻意去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相反,拥有组屋者就会珍惜自己的资产,也会有一定的归属感。

矫枉过正的措施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