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村:多党制就一定会导致军阀混战吗?

解读历史的逻辑并展望民族的未来

作者:又一村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1-7-4

本站发布时间:2011-7-4 16:03:20

阅读量:272次

6月20日下午,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向上海交大5000名师生讲了一场党课。俞正声说,“有的同志问,我们现在的很多问题根本解决要靠多党制,多党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吗?”他说,“看台湾就可以想到,中国大陆复杂情况远比台湾多得多,中国大陆要是多党,可能就会把中国大陆变成了政客权谋的竞技场,个人野心的博弈机制和民族分裂的样板田。”“如果陷入政客权谋斗争,那谁去管经济的发展?谁去解决重大的民生问题啊?然后再加上各省之间互相斗,这个国家还有未来吗?那不回到了北洋军阀的时代了吗?”(http://www.sina.com.cn2011年06月24日15:32南方周末)

俞书记以台湾为例,认为在中国大陆搞多党制必然形成个人野心的博弈机制和民族分裂而回到军阀混战的北洋军阀时代,必然无人解决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在这里,聪明的俞书记大笔一挥给党员和人民大众画了一幅可怕的图画:多党制、军阀混战,没有人管经济发展和解决重大民生问题。俞书记把宪政民主的多党制作为回到北洋封建军阀混战的原因,这是和中国近代史前后发展的因果关系相违背的。

我们首先看看台湾的多党制是否如俞书记所说是“个人野心的博弈机制和民族分裂的样板田”。如果说台湾议会因意见分歧出现骂人和打架之事是事实,就断定台湾多党民主是个人野心的博弈机制和民族分裂的样板田,那未免是以点带面、只见树木不森林了吧?

台湾的多党民主确实做到了几千年中国人民渴望自由平等的梦想,人民大众再也不用担心因发表与党府不同的政见和组党而被关进监狱;台湾多党民主也确实实现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次,犯了贪污受贿罪的刚卸任的总统和总统夫人的陈水扁夫妇,也照样受司法的追究,也照样入狱服刑。这真是中华民族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宪政多党民主的春风吹到了中华大地的台湾宝岛上了。这一温暖的春风必将吹遍整个中华大地。这决不是什么民族分裂的样板田(台湾各民族分裂了吗?请俞书记用事实说话),而是团结向上的样板田;这决不是什么个人野心的博弈机制,而是各党派友好和平竞争的政治家彰显治国才能的宪政民主机制。

俞书记说什么中国搞多党民主就会回北洋军阀的时代。历史证明了北洋时期的军阀混战恰恰是多党民主夭折的苦果。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注意。让我们回顾这段中国第一次多党民主夭折的历史吧。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元旦建立了宪政多党共和制的中华民国。1912年3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由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承认“临时约法”、承认民主共和。宋教仁代理事长的国民党成了国会的第一大党,最有资格就任政府总理。不幸的是1913年3月20日宋在上海火车站被暗枪击中,经抢救无效逝世。

如何对待这一暗杀事件,原同盟会的领导如黄兴等都主张按法律(约法)追究袁世凯等人的责任,但孙中山却主张举行武力讨袁的二次革命。而梁启超、蔡锷等更认为孙的行为如同叛乱,当时各省的实力派和宪政派也都反对武力讨袁,但领导制定约法的孙中山却力主武力讨伐袁世凯而首先破坏了法治。战争一开始,袁世凯以国民党叛乱为由宣布国民党为非法。讨袁失败后,袁世凯没有了对手而走向了专制。民国刚刚建立法治,就被孙中山等人的违法行为破坏了。中国又回到了有枪变是草头王无法无天的军阀混战。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中国又出现了一次走向宪政民主的机会。那就是湖南和广东倡导和力行的省宪自治运动。

1920年,湖南各派势力趁北洋系的纷争,收复了湖南。谭延闿提出了湖南自治的主张,获得了省内各派不同势力的认同,更获得了包括毛润之等在内的知识界、学生们的支持。

在湘军首领赵恒惕的支持下历经一个多月,拟定了湖南省宪。又经各方审定,全民征询等等,中国第一部按照较严格程序制定的宪法出台了,1921年,省宪通过了公投。1922年,赵恒剔成为了湖南乃至中国的第一位民选省长。不可否认,赵在其中运用了自己主持制宪和掌握军权的有利地位,但他在随后的日子里至少比较遵守这部比较完善的资本主义民主宪法。赵在任期间,拒绝外军入湘、裁军、发展教育(教育经费战总支出的21%)、修建道路等等,湘地战事大大减少,湖南进入相对安定时期。

在陈炯明的推动下,广东也成为了联省自己的模范省,1921年,广东80余县实现了县长民选。此外,经济、教育、社会风气等也在逐步改善之中。陈炯明的所作所为违背了孙中山的意志,两人矛盾激化。孙指责陈背叛革命,而陈表示孙是想效仿北洋军阀搞独裁,两人决裂。广东是孙的大本营,孙借助流亡在广东的外地军队,几番厮杀后驱赶走了陈炯明。

孙中山撕毁约法,不但不支持中国走省宪自治民主和平的道路,而且用武力破坏了湖南和广东的宪政民主制度;(1926年,湖南遭到孙系(孙已经去世)军队的大举入侵,为避免更大战乱,赵离职,湖南省宪被孙系势力废弃)。

1017年列宁的“十月革命”成功后,孙中山学习列宁的军事政变和一党专政的经验,而把宪政放到了军政、训政之后,为蒋介石的党国专制找到了借口。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坚持专制,又丧失了宪政共和建国的机会,打了使日本人民耻笑的牺牲上千万人的内战。

以上的事实证明,是宪政多党民主共和制及省宪自治的夭折才导致了北洋军阀的混战,也导致了国共两党的残酷撕杀,决不是什么多党民主会导致军阀混战。俞书记犯了前后倒置、原因和结果颠倒的不大不小的错误。中国历史是否有这一条规律:王朝专制——农民起义引起的军阀混战——王朝专制的恶性循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有宪政多党民主制才能跳出这一恶性循环。

那么,在宪政民主的道路上如何防止把中国大陆变成了政客权谋的竞技场,个人野心的博弈机制和民族分裂的样板田呢?

笔者认为,建立民主共和制国家必须从顶层的宪政民主设计开始。以马克思宪政社会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首先制订一个经过全民公投认可的多党民主的科学社会主义宪法,而且设立一个由社会各界拥护宪政的人士组成保卫宪法委员会(国家公务员和军人不能参加宪法委员会)。国家的一切武装力量属于保卫宪法委员会,就是捍卫宪法的尊严;对于违背宪法的党派和个人一律绳之于法。(这大概是马克思所说的无产阶级专政吧)保卫宪法委员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包括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民主资产阶级、农工阶级。

宪法委员会的制约力量是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委员会通过的决议必须得到人大1∕2以上票数的同意才能实施。“人大”由广大的工人阶级、民主资产阶级和农工阶级选举的代表组成。国家公务员和军事人员不参加人大。“人大”是社会权力的最高代表机关。是制订法律的机关。是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人民代议机关。不是一切权力归人民,而是把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权力牢牢掌握在人民的手里。

各民主党可以竞选政协的席位,占多数席位的党推举国家总统,总统可以组阁即组成政府。政府是依法发展经济和管理社会的机关。是国家行政权力的最高机关。各省的协调和外交事物由中央政府处理。中央管理统一的大市场。中央财政支出由各自治省市合理负担。

多党宪政应从省、市、自治区宪政民主自治开始。中央政府建立在省市自治的基础上。中央宪法委员会指导各自治区宪法委员会的建立,自治省市的法律不得与中央的宪法和法律相矛盾。各自治区的人大选举代表组成全国人大。

为了避免重蹈旧中国军阀混战和文化大革无法无天的内乱的覆辙,就必须把多党民主纳入宪政法治的轨道。首先宪法委员会规定参选政党条件和资格——只有拥护社会主义宪法的党才能注册,就是有条件的开放党禁。

根据中国特殊的国情允许下列政党存在:主张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并存效率优先市场经济的共产党;主张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优先的马列毛主义党;主张环境保护的绿色社会主义党;主张推翻“新三座大山”的公共福利优先的社会主义福利党;主张仁义礼智信以德治国的儒家社会主义党;主张在法律目前人人平等的以法治国的法家社会主义政党;主张限制国家行政权力和自由资本的马克思主义的宪政社会主义党;主张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的联合民主党;主张耕者有其田、工人有参加管理企业权力的农工民主党;主张反专制又主张节制资本的劳资合作的社会主义民主党;主张走瑞典民主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社会民主党;主张以社会自由限制国家权力的自由民主党。

社会主义宪法不允许下列政党合法存在:反对宪政多党民主,主张暴力取得政权的党;挑拨民族关系的主张民族分裂的党,但主张民族区域宪政民主自治的不是主张民族分裂的党;主张发动第二次文化大革命算旧帐的党派;如果共产党主动实行宪政多党民主制就是对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它以往所犯的错误可以既往不咎,团结一致向前看。

以上是根据社会权利与国家权力分权制衡的社会主义原则对宪政民主体制的设想。但具体的体制可以根据我国的国情、并在借鉴民主国家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体制创新。

全文的结论是:中国近代史的教训是,宪政多党民主共和制和省宪自治的夭折才导致了北洋军阀的混战、蒋介石国民党的独裁专制、国共两党的残酷撕杀。

对于中国在宪政多党民主社会主义道路上如何防止重蹈军阀混战,那就必须有一个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宪政社会主义政党,必须有一个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赞同的、社会权利能够制约国家权力的、人民真正能够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宪法,有一个以无产阶级专政力量为后盾的保卫宪法委员。至于政体的形式可以把马克思对巴黎公社体制的论述及世界民主国家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进行创造性的设计。这样,可以有把握的说,中国实行宪政多党民主决不会重蹈北洋军阀混战的覆辙。

无论有无民主道路可走,今天的中国人民已经有能力有智慧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一定能够避免重蹈军阀混战的历史覆辙。

2011年7月2日星期六;2011年7月3日星期日;2011年7月4日星期一;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