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主页 更新时间 2011年 7月 21日 星期四 10:34 PM 格林威治标准时间 聚合新闻

 2011年 7月 21日

邓文迪一掌之后 媒体和网民述评

记者: 齐之丰 | 华盛顿

图片来源: Reuters
邓文迪陪同丈夫出席英国议会听证会

今天的“世界媒体看中国的关键词是:“中国,邓文迪,默多克,喝彩,爱情,丑闻。”需要说明的是,丑闻是整个故事的一部分,不能不说。现在我们且一一道来。

却说为了救护丈夫、媒体大亨默多克,邓文迪在英国议会听证会上纵身起跳,空中挥掌,一巴掌打在攻击者的头上。这一掌,全球为之震动。

震感最强烈的国家包括中国。尽管邓文迪早就入籍美国,成了美国人,但成千上万的中国网民依然当仁不让地以娘家人的身份和心态为邓文迪喝彩和自豪。尽管也有少许对邓文迪的批评,但一夜之间,邓文迪大有成为中国国宝的势头,令世界媒体为之侧目。

*新浪微博喝彩多*

在中国最火的新浪微博上,一夜之间出现几十万条赞扬邓文迪飞身挥掌攻击攻击者的帖子。

有人宣布由此可见,女人是最好的“护夫品。”有人向全世界宣布,不管怎么说,邓文迪就是中国人,永远是中国人,而且是地地道道的正宗中国人。例如,网名“陈小鹿呀”这则新浪微博贴:

陈小鹿呀:我越来越喜欢邓文迪的原因,是她的本色出演。无论她与多少名流吃饭,上过多高端的大学,英文说得多么流利,在危急关头的灵光闪现依旧保持淳朴的县城妇女本色。

邓文迪飞身起跳一掌的武功表演,让许许多多的中国人和海外华人进入一种亢奋状态,例如下面这些新浪微博用户:

u1zu2q0:做女人就是要做“邓文迪”!
Woody小姐:邓文迪女士果真好身手,一巴掌给的那叫个及时……
小乔piupiupiu:邓文迪护夫没啥,关键是身手真利索啊,瞬间崇拜。光狠是不够的。得有功夫!日后谁欺负我男人,一个字,死!
__六__:中国媳妇儿就是好,哈哈
瞬逝的春雪:邓文迪同志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么妹儿_Tina:邓文迪,一巴掌让世界重新审视你!一代女性,为了家人,是果敢,是决断,是强悍,更是爱!

*中国网民趁机打太平拳*

在夸赞邓文迪的同时,也有网民借此评论中国的社会,探讨男女关系、国际关系,甚至顺便讽刺、挖苦中国的外交以及国防政策:

yly3:看看人家邓文迪护夫,再看看保养郭美美的男人,再有钱也是个病夫。

NARUTO夜的方向:邓文迪永远是邓文迪,中国仅此一人,章子怡,你差远了,还想做邓文迪第二,你能像人家能豁得出去吗?你能有人家的智慧吗?被人家玩了,自己捞的好处也不多。

Kwongl: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剖析新浪微博民众观点,播放卧虎藏龙片段,通过昨天邓文迪护夫事件,认定她成了中国英雄!世事难料啊

候鸟阿正:邓文迪在英国听证会上的愤然一击着实改变了不少人对她的看法,包括我。。。这一击流露了真性情,至少,在维护”主权”的问题上毫不含糊坚决反击,令人起敬。。。

散粉思考者的博客(新浪):在西方男人眼里东方女性柔弱顺从。现场直播让大家看到中国女人就是彪悍!比什么航母出航还要长国人的威慑。

*邓文迪一掌提升了自己的形象*

在默多克突遭袭击的时候,邓文迪的反应快如闪电,就在在场的男人手足无措的时候,她穿着正式的套装和高跟鞋起跳凌空,飞身出击的电视画面,让中国的众多观众看了个过瘾,让众多的人对邓文迪改变了看法。例如:

正伟:这一击,全世界都会改变对中国女人的形象。东方女性温文儒雅,遇到爱人受袭却比西方男人更凶猛。这一击,全世界都会承认邓文迪的真爱情。因为那种速度只能用下意识解释

经典汽车广播田璐:英雄救美女的故事听麻木了,突然来个美女救英雄,这效果就不一样了。邓文迪不愧是打过排球,对着扔盘子的人一个四号位强攻,不仅保护了老公还让股票奇迹般回升。

在一片赞扬声中,也有少数人对邓文迪的惊人表现表示怀疑,认为这里面可能有阴谋。例如,

super霞客:也许是邓文迪夫妇自导自演的一出戏,既可表现恩爱,又可稍微转移大众的关注视野

但这种怀疑和阴谋论大都被淹没在潮水一般的赞美中。

应当顺便在这里指出,跟中国网民相比,中国官方的报纸和网站对邓文迪的赞美更整齐划一,基本上看不到反面意见。

*邓文迪的巴掌遮挡主要新闻*

现在我们再把目光转向法国,来看看法国《解放报》。该报起源于1968年的学生运动,读者多是自由派知识分子。

在报导7月19日英国议会有关默多克旗下媒体进行非法电话窃听的听证会的消息时,《解放报》长篇报导的题目虽然是“默多克接受英国议会聆讯,”但第一段却是邓文迪飞身救丈夫。

到底不愧是知识分子报纸。该报驻伦敦记者索尼娅·德莱萨拉-斯托尔贝的文笔富有文学色彩,而且还带有讽刺:

“那一幕场景配得上超级间谍邦德的电影。43岁的邓文迪凌空起跳,一头深褐色长发在空中飘舞。她扑向丈夫的攻击者,煽了他一巴掌。默多克坐在那里淡定不动,西服被剃须泡沫弄脏了一些。在一秒钟之内,攻击者的手就被挡住了。在这场疯狂的默多克连续剧中,就差一个无聊无用的奶油盘子扣脸了。”

*日本报导简略*

不知道为什么,日本媒体的有关报导稀少而简略。看过中国网民的评论和法国《解放报》的报导,再看日本的报导,读者或许会觉得很干燥,枯燥。例如,日本共同社7月20日从伦敦发出的报导:

“英国议会下院19日就《世界新闻报》(已停刊)电话窃听事件举行听证会。美国媒体巨头、新闻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鲁伯特·默多克(80岁)在即将受到一个男子袭击、周围的人试图阻挡他的时候,出现妻子邓文迪(42岁)煽了那男子一巴掌的一幕。”

“英国电视不断播放邓文迪挥手出击的录像。邓文迪是默多克第三位妻子,夫妻俩有两个女儿。”

*邓文迪的婆家反应*

假如说,中国是邓文迪的娘家,那么,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大约就可以说是婆家。邓的丈夫、媒体大亨默多克出生于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出道,在英国发财,到美国大发展,而且成为美国公民。因此,这三个国家的报界对默多克和邓文迪也格外关注。

澳、英、美三国有关的报导已经超过几万条。我们在这里只能极其简略地摘要介绍。

澳大利亚的主要报纸《《悉尼先驱晨报》7月21日发表记者卡洛林·戴维斯的报导,题目是“邓文迪成了网络红人。”报导对两天前邓文迪在英国议会下院的听证会上的出色表演还是津津乐道:

“她丈夫正如坐针毡。但邓文迪到头来却鬼使神差地成为电话窃听听证会上的明星。”

“42岁的邓文迪起跳扑向一个试图向默多克脸上扔装着剃须泡沫的盘子的抗议者,那段录像在互联网上疯传开来。脸谱网等社交网站出现许多粉丝网页,赞扬她反应超快。”

“在英国议会文化、媒体和体育委员会成员质询默多克的时候,邓文迪就坐在丈夫身后,不时给他倒水,欠身给他耳语鼓励。就这样直到“霹雳娇娃”的时刻到来,形势大变。”

英国伦敦《电讯报》7月21日发表记者克里斯蒂娜·奥登的报导。报导的是同一件事情,笔调却很不一样:

“听证会开始令人扫兴起来。一开始好像还是对媒体业界最大的大亨的审问,到了后来却变成了那老先生的午睡时间:鲁伯特·默多克在那里好像是自言自语说梦话,(他的小儿子)詹姆斯·默多克则挡开议员们招人上火的问题,以免他们打扰了爹爹。”

“本来期望看一场好戏的电视观众觉得自己吃亏上当了。没有哪个议员对那媒体大亨问出什么厉害问题。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喜剧演员乔纳森·梅-鲍尔斯向老默多克仍出一个泡沫‘饼,’一下子把虎妻给惹急了。”

“刹那间,默多克的华裔美国妻子邓文迪跳将起来,越过站在一边的人,对那攻击丈夫的人抬手就打。议员们、默多克老少,以及媒体人只有目瞪口呆,眼看着庭审电视连续剧一下子快进到‘卧虎藏龙’的武打片。”

*美国报纸的幽默和严肃*

邓文迪一掌而红,知名度猛增。在报纸上写烹调专栏、美式足球专栏的写手也借她的名字来说事。例如,德克萨斯州沃斯堡《明星电讯报》体育记者麦克·恩格尔就发表一篇专栏文章,说德克萨斯的牛仔橄榄球队可以考虑招募邓文迪加入。

文章说,“美国职业橄榄球联盟的劳资纠纷结束的时候,牛仔队要赶紧行动,抓住自己的自由球员,……而且要从街上找些人来,填补该队的薄弱环节。其中带球过人环节最需要加强……在这种时候,不能排除招募邓文迪。”

“且慢。别以为我是开玩笑。”

“80岁的媒体大亨鲁伯特·默多克的这位妻子在星期二默多克接受英国议会有关电话窃听问题的聆讯的时候,有一个人想攻击默多克,结果被她一下子挡住。邓文迪显示出一些货真价实的职业橄榄球带球技巧。”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要是跟她签约,就意味着邓文迪要工作,而在职业橄榄球联盟打球可能是让她工资大减。”

*舆论转变令人堪忧*

华盛顿邮报》的博客网站7月20发表该报博客写手伊丽莎白·弗洛克的题为“邓文迪如何再次挽救了鲁伯特·默多克”的博文,从某种可以说代表了大多数美英澳报界的一种共识,这就是邓文迪一掌,转移了人们对默多克媒体集团丑闻的注意,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默多克妻子邓文迪猛地一击,就把攻击者的势头阻截住了。她一举成为当天令人意外的女英雄,把她的丈夫转变成一个令人同情的、容易受伤害的人。”

“《名利场》杂志写手迈克尔·沃尔夫说,‘这就是我们的文迪。’其实,沃尔夫并不是默多克的粉丝。‘她很棒,力道十足,非常聪明,生活充实,而且努力从生活中得到一切。’”

“就这样,舆论的走向改变了。”

*丑闻毕竟是丑闻*

中国媒体,无论网络还是报纸,尤其是报纸,在谈到邓文迪震动世界的一掌的时候,基本上不谈默多克媒体集团的丑闻。而澳、英、美的大多数报纸,则从丑闻的背景谈邓文迪的那一掌。

让邓文迪得以一掌震全球的,是英国议会为默多克旗下报纸非法进行电话窃听举行的听证会。

多年来,咄咄逼人的默多克走到哪里,就把他的办报作风带到哪里。他的办报作风包括,公开支持政治保守派;为了增加报纸销量无所不用其极,从裸体女郎照片到耸人听闻真假莫辨的消息都可以采用;不假装新闻媒体客观中立,而是公开地表现自己的党派倾向。

美国《纽约时报》前总编辑豪厄尔·雷恩斯曾经发表长篇文章,表示默多克从英国移师美国以来,给美国新闻界带来了英国小报的那种公开的党派倾向的坏风气,美国的新闻界总体环境因他而恶化,美国新闻的总体质量也因他而下降。

多年来,默多克旗下的小报《世界新闻报》在英国为了获取新闻而进行非法的电话窃听。由于遭窃听的大都大都是名人和皇室成员,尽管他受到抗议,而且也遇到过一些麻烦,但最终都有惊无险地挺过去了。英国的公众对此也见怪不怪了。

2002年,一个英国13岁的女孩遭到劫持。在女孩家人为孩子的生死忧心如焚的时候,《世界新闻报》打入女孩的电话留言信箱窃听女孩的电话留言。为了得到更多的留言,在留言信箱满了之后,该报雇用的窃听手消除了一些留言,导致女孩的家人误以为当时已经死去的女孩还活着。

有关的消息曝光之后,这种以惨无人道方式获取新闻的卑劣手法,在英国社会引起强烈的震荡和愤慨。跟默多克关系亲密的英国现任首相卡梅伦也不得不表示谴责。与此同时,美国联邦调查局也开始在调查默多克旗下的媒体是否在美国也非法窃听过9/11恐怖袭击事件受害者的电话。

可以说,默多克的新闻集团依然深陷丑闻之中。英国和美国的相关调查依然在进行中。

英国议会举行的听证会,是丑闻调查的一部分。在星期二的听证会上,邓文迪飞身一跳挥手一击中,虽然为默多克争取到了很多同情,尤其是争取到不太了解默多克及其丑闻背景的众多中国读者和网民的同情,但默多克是否能渡过眼前的难关,还要看英美两国调查结果如何。

相关文章


  • 默多克因邓文迪而光彩

    媒体大亨鲁伯特·默多克近来日子可以说是过得天昏地暗。今年80岁的他老人家不但丑闻缠身,手下的人因为涉嫌犯法窃听电话而倒下一大片,被逮捕,被调查,被鄙视,被谴责;而且丑闻也把英国首相也牵涉进去,还有可能首相导致下台。

提交评论

* 必须填写

名字 (任意)
国家 (任意)
发送人留言 字数限制在500*
提交
提交对本文发表的评论表示您同意以下条款: 如果评论中出现与所评论文章无关的内容,或者评论中出现中伤、诽谤或粗俗词语,美国之音保留不发表您的评论的权利。由于篇幅或时间等限制,不是所有提交的评论都会被发表。 提交本评论表示您授权美国之音可以在任何美国之音媒体上使用您的评论 免责声明

新闻快讯 更多»
 

美国之音中文部正式推出iPhone中文新闻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让您通过易于操作的界面,阅读简繁体版新闻报道……

网上问卷

针对上述问题,欢迎您发表评论:

最受关注文章

中文博客
加载…

欢迎来到美国之音中文网!

如果您对我们的网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来函。

来函请寄:chinese@voanews.com。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