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根据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在上月FT中文网青岛国际金融高峰论坛上的演讲整理而成。】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市场的困惑与转型的痛苦”。现在,6月底的经济数据快要出来,政府有关机构也在进行认真的研究,下半年怎么走,又面临着一个比较痛苦的抉择。

一、市场的困惑与纠结

对于市场的困惑与纠结,可能大家已经有所感觉。目前大家的很多困惑可以列举如下。

第一,控制物价上涨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但利率为负,仅靠行政措施,怎么来稳定物价预期?市场不太相信能把物价稳住。

第二,在房市调控方面,打击投机炒房,加快社会保障房建设,是国务院的一项重要政策,但各地保障房的建设速度这么慢,怎么稳定投资?二、三线城市的房价还在涨,房市调控究竟能不能见效?

第三,调结构,是中国经济增长趋于稳定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但是危机之后,外需压力加大,占中国GDP将近一半的投资,前四个月实际增速在下滑,实际消费增长也在下降,事关社会民生和稳定的广大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又在凸现,矛盾比较尖锐。面对这样的困难,结构到底能不能调得过来?

第四,我们一边是要求外汇储备多元化,要求国内企业尽快“走出去”,但是步履艰难。另一边,“热钱”不断涌入,利率不敢大幅上调,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央行构成了挑战,央行最终能不能应付?

上述的一切表明,对于中国经济能不能真正地可持续发展,大家非常担心。市场对政府调控的信任度不足,产生疑惑。如果已经制定的调控政策坚持不了,是不是又要转向,又要放松政策?对于这些,大家心中无数。

第二方面,我想讲讲“纠结”,这是个网络语言,基本是“矛盾”的意思。即在表示困惑的同时,市场的心理也是复杂、矛盾的。

例如,看到CPI上升,就担心通货膨胀,呼吁货币调控;看到采购经理指数(PMI)下行,又担心经济增速下滑过快,担心“超调”、“硬着陆”、呼吁“转向”,有人公开说,等待七、八月份中央政策的改变。

又如,在去年,针对2009年的天量贷款,很多人在呼吁稳健的货币政策,而今年适当地收紧银根,人们又纷纷为中小企业融资担心。

又如,地方融资平台不整顿,大家担心整个银行体系被拖垮,而严格整顿,又担心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速下滑。因此市场又在想,再出台一次资产剥离、资产证券化等等的政策,但是不管是资产剥离还是证券化,都会有损失,最终谁来“埋单”,又不清楚。

大家还看到,中国经济的许多矛盾,聚焦在汇率上。人民币不升值,对于解决输入型物价、“调结构”、减轻央行的货币调控负担,非常不利。但是,升值多少?怎么体现为逐渐的升值?鉴于出口企业目前的困境,就业矛盾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又看不到明显的答案。

这一切纠结似乎又在表明,大家都同意中国经济要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转变不行,但是真要转变,又困难重重,难以转变。似乎目前大家对发展方式的真正转变,缺乏信心。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