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以为 | 评论(2) | 标签:读书看电影

——评杨恒均《黑眼睛看世界》,刊于深圳商报

以间谍小说闯入文坛的杨恒均,近两年专注于书写时评,话题全部围绕民主而展开,由此博得“民主小贩”的绰号。《黑眼睛看世界》是继《家国天下》之后,杨恒均在国内出版的第二本时评集。一拿到《黑眼睛看世界》这本书,我就为书名拍案叫绝。小贩谋生全靠一张嘴,文人谋生全靠一支笔,杨恒均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那双眼睛。

文化人博览群书,借助他人的经验,对世事的参悟胜于常人,对身边的人和物多少有些淡漠,常沉浸在内心世界当中,于是眼神略显黯淡。目光如炬的作家不多,在我印象当中,除了鲁迅就属杨恒均了。鲁迅的目光透露出一种愤世嫉俗的孤傲,相当于一件威慑性的武器,杨恒均不同。他的眼神既有看透对方的犀利,也向对方展示自己的真诚,这是一种高超沟通能力的体现。

我是先认识杨恒均,再读他的文章。杨恒均的文风极其口语化,读着他的文章就像在听他讲话。因为有幸常聚常见,听他说话的机会很多,所以翻开这本书不见惊喜。有一次开会比邻而坐,看着他写稿,键盘一路敲下去就成了一篇质量很高的长文。他的文章词句不事雕琢,章法没有精心布置,让我这个想偷师的时评作者徒叹无奈,只能钦佩他的博闻广见,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视角。

“民主小贩”最初是批评者奉送的帽子,杨恒均欣然接受。批评者以为“民主小贩”和当年的“反革命”一样,能够置对手于政治不正确的境地,殊不知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年来,一直主张民主是个好东西,连文革年间都没有中断。现在体制内某些人对“民主”有些犹疑,那是对党史缺乏基本了解的表现。

民主是个好东西,这个价值判断毋庸置疑,但在实现民主的方式方法上存在分歧,不时出现反复。尤其是在现实社会的治理层面,与民主理念不吻合的手段随处可见。由于资讯不畅,活动范围逼仄,长期生活在国内的人们视野受限。为文者或者以为自己在自由地思想,或者知道受限而努力突破障碍,两者都无法掩盖思想原料的匮乏,以苍白的文字折射出内心的无力感,和官方说教殊途同归。关于领导讲话水平问题,亦已引起高层忧虑,相关议题甚至出现在十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文件当中。

杨恒均以其非常特殊的履历,正好弥补了国内作者的缺憾。他似乎有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几乎国内外每个热点事件他都不缺席,总能以中外对比提供一套新鲜的说辞,让人折服。针对番禺官员要求上访群众选出五位代表出来对话一事,他没有讲道理,而是讲了一个美国故事,一小群小镇居民拉出标语“给我们八分钟,我们给你八年!”吸引路过的总统候选人克林顿停车“下访”,面对面解答选民的疑问。一个小故事说明了美国为何没有上访,更没有官员要求访民选代表,因为官员的上司是民选的。

除了新闻事件,生活中的细节,红绿灯、马桶、儿子的作文,无一不是他拿来解说民主的引子。和印象当中的“民主斗士”不同,杨恒均身上没有道德洁癖,他的宽容体现在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当中,交游极广,男女老幼,三教九流,达官显贵,民工小贩,无所不包。

该书倒数第二篇《只给男性读者的寄语》,看标题像是男人之间的私房话,实际上是阐述他的写作理念。爱,是他写作的出发点,也是终点。杨恒均说他的兴趣在于情感类文学创作,写政治类博文只是“一时之需”。我从读者的角度看,他的政治类博文远比他的文学创作更有价值,因为中国不缺幻想,不缺理论,缺真相。《黑眼睛看世界》所辑的文章,每一篇都是诊治在官民中间流行的“民主恐惧症”的灵丹妙药。

同样的话,不同的人在说,不同的语气在说,受众的感受是不同的。文本的缺憾在于看不到作者的眼神和表情,听不出抑扬和顿挫,在“信”的功效上逊色不少,所以这世界上还需要教师、和尚和传教士。作为经常见面朋友,我知道他所写的和所说的没什么区别,我担保杨恒均在这本书中所述都是真诚的。为了对得起买书的花费,在阅读的时候,最好想象作者那一双清澈的黑眼睛。

余以为的最新更新:

不想当工人的农民会是好公务员吗? / 2011-08-15 21:23 / 评论数(2)身份证比居住证更不合时宜 / 2011-08-02 22:48 / 评论数(1)723事故善后怎能由“药加鑫”主持? / 2011-07-26 06:01 / 评论数(57)不要忘记那个安放良心的地方 / 2011-07-24 00:56 / 评论数(6)物价局应该学学恭敬民意代表 / 2011-07-20 02:57 / 评论数(3)

美国私立高中搜索引擎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