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17日 11:34:02

  
   个税话题越来越像一个万花筒,折射出一个转型社会的诸多分歧与睽异。
   这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见情况可见一斑。首先,关于将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即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到3000元,网上共有82536人对此发表意见。其中赞成以3000元作为起征点的12313人;占15%,要求修改的39675人,占48%;反对的28985人,占35%;持其他意见的1563人,占2%。
   从中还可以看出,地区、月收入、职业分类也影响了对个税意见修改的立场。从地区上看,提出意见前3位的是:北京、广东、上海,提出了103317条,占全部意见的43%;后3位的是:西藏、青海、宁夏,提出了843条,占全部意见的0.4%;从职业分类上看,提出意见居于前3位的依次是专业技术人员、其他从业人员和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提出了178806条,占全部意见的75%;从月收入分布上看,集中于3000元至7500元的人群,提出了116848条,占全部意见的49%,其中收入3000元至4500元的人群参与最多,提出了61929条,占53%;收入12000元以上的人群提出了25835条,占全部意见的11%。
   人大常委的公开做法值得肯定,透明化做法也使得财政部等诸多部门效仿。然而,透过这些鲜活的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立体的中国: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收入层次的阶层对于个税修改的立场参差,态度冷暖。这样的分歧,首先是我国社会分层、地区差异的映射,然而究其本质,仍旧是不同群体对于公平与效率理解与立场不同。
   回到个税话题之上,分歧往往针锋相对。免征额几许?保持低水准是否对于穷人最有利?提高是否会惠及富人?工薪阶层是否成为两边不靠的夹心层?……随着舆论的发展,起征点三千并未在网间舆论获得大面积支持。然而,笼统来看,网络与媒体代表的意见应该属于中层意见或者更多是城市居民意见。不少在绝对底层的民众属于“沉默的大多数”,往往没有机会与平台去表达更多意见,他们的意见要么受到忽视,要么就是有意无意“被代表”,成为博弈的一枚小小砝码。
   也正因此,关于个税话题,舆论关注重点也经历了几层变化。先是觉醒于个税起征点偏高,然而抱怨普通工薪阶层成为纳税重点,继而不少高薪白领阶层如何“伤不起”的故事也层出不穷,再次则是关于个体企业主如何避税等话题泛起,下一步则是不少濒临倒闭的中小企业主出来大倒苦水……这不仅源于媒体聚焦的放大作用,更在于现实的尴尬,在当今中国,无论财务是否达到自由水准,打工还是当老板,事实上都对个税“伤不起”。
   个税话题贯穿2011,几乎成为年度话题,然而一切刚刚开始,余澜还在酝酿。话说回来,个税真的如此重要么?未必。从2010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看,该年可谓快速增长,实现收入4837.17亿元,同比增长22.5%,比上年同期增速加快16.4个百分点,然而即使如此,个人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仅为6.6%。
   事实上,我国个税在创造税源上的作用一直大于收入分配,而个税在政府收入之中亦非大头,所以个税事实上很难承担起改造社会公平的宏大梦想,也很难承担起扩充税源的国家重任——之所以让各方如此纠结,不仅因为个税涉及从每个人口袋中直接拿出钞票,切肤之感深厚,更在于大家对于类似事件实在并无太多机会置喙,大到政府工程,小到出租提价。
   笔者认为,随着个税起征点讨论深入,诸多类似问题在不同领域已经被反复辩证,或许过多纠结于起征点并非问题关键。比起起征点,普惠性的减税政策更为切题,与税收付出对应的预算透明等权利更为重要。否则,纠结于起征点,会使得个税问题有落入小熊分饼的误区:两只小熊兄弟要吃熊妈妈留下的饼,找了老狼分饼。第一次分得一大一小两块饼,大家不满意;随后老狼就咬了一口大的,结果大的变成小了,大的不满意了,老狼就咬了一口小的饼干;如此反复,最后,小熊兄弟只好面对两块小的分不出大小的饼干……
   
   6月17日《南方都市报》
 
 

上一篇: 从冰岛总理受审看监管套利   下一篇: 暴富中国:繁荣抑或陷阱?

阅读数(948) 评论数(0)

0

本博文相关点评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