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建行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建行董事长郭树清表示,建行对铁道部贷款余额约1100亿,利率已上调到基准利率。建行相关负责人还透露,出于对风险的控制,建行已经上收各个支行与铁路和公路相关贷款的审批权限。

原本铁道部门找国有银行贷款建设的时候,不但比较容易得到贷款,而且贷款利率也比基准利率要低个10%。铁道部门得到这个优惠也不稀奇,他们贷款量肯定是超大,每年需要还的利息也超多,如果你是大客户的话,打折总是理所应当的事儿。

但自从动车出事、速度下调、高铁有停止建设的迹象之后,虽然最后事故调查结果还没有出来,各个媒体已经准备深挖铁道部的烂根。与此同时,承建高铁、动车全部信号工程的通号集团老总在工作组调查7·23事故的现场心脏病发作身亡。这次建行不但调高了利率,而且把各个支行这方面贷款权收回,算是雪上加霜的举动了。

原本商场上就没有雪中送炭这件事,从来都是锦上添花或者雪上加霜,但我们也要知道,这样的事儿其实并不常有,国有大型机构这些年的待遇往往是得到银行的青睐,它们获得的贷款之类的资金支持,确实都是雪中送炭。所以,建行这个信号给出的意义相当重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很可能是对铁道部这个独立王国的再次围剿——这未必是有意为之,但从效果上看确实是这样的。

可能有人会奇怪,为什么一直得到政令贷款支持的铁道部门,这次却被一家国有银行落井下石了?这个也很简单,虽然是国有银行,但毕竟也要讲究一些市场的东西,建行有关人士一边说着“将会在筹资方式上和铁道部进行沟通”、“铁道部是政府机构,虽然盈利能力不强,但是现金流比较大”的话,一边对大公国际给予铁道部AAA级的信用评级颇有微词:“相对于国外评级机构,国内评级机构还不成熟,其评级的准确性也不好评价。”这话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即使你有这么多的护身法宝,但在银行心目当中,汝等的信用除了国家保障这最后一张王牌之外,恐怕再无其他。

而且银行对铁道部门偿还能力的恐惧也是相当现实的。如果铁道部门真的不能还本付息,你还真就没办法去找他们要账。要知道,铁道部门的资产虽然不少,但很多都是沿线土地之类的固定资产,真要是弄过来都不知道怎么变现去填补坏账,这些东西都不是银行可以弄过来的,政策也不会允许。铁道部门不会破产,最终坏账当然要银行承担,哪怕是政策性把坏账勾销,实际上银行损失还要自己想办法补回来。

所以,这次建行落井下石,倒是难免让人觉得有点儿快意,最初可能是看着不招人待见的铁道部遭殃有点儿幸灾乐祸,后来想明白了为什么,不由得感慨市场经济的伟大力量,即使在这种行政贷款的领域,也会遭受正常思维的反抗。我常说现在的问题不是市场经济是否有效,而是市场还不够开放的后果。如果我们想象一下,当初铁道部门大干快上建设高铁之时,这些提供资金支持的银行能够从市场的观念出发,让他们不会如此轻易得到资金,我们现在还会承受这种高额负债、然后被高铁绑架的后果么?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