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中国须防民族主义失控

(2011-08-08)

早报导读

社论 2011年8月8日

原本寂寂无闻,全县人口不过23万的中国黑龙江省地方小县方正县,最近突然成了中外舆论关注的焦点。事缘方正县政府近日建立了一座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墙,结果引起中国网民强烈抨击,指其为了吸引日商投资花了70万元人民币“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忘记国耻”、“放弃尊严”云云,最终顶不住铺天盖地而来的压力,漏夜拆墙。

表面看来,方正县政府拆碑是顺应民意之举,其实却映射出了公权力在日益高涨的中国民族主义情绪冲击下,显得苍白无力、惊慌失措的管治危机。

这座被方正县政府先立后拆的“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墙”,是建在中国已故国务院总理周恩来1963年批准建设的“方正地区日本人公墓”之内。

根据墙上的序言所载,公墓内埋葬的5000余具日本开拓团民遗骸,是当地人民在二战结束后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因“不忍其尸骨散落于荒野,遂以仁善之心将其集整”而成。

1984年,原本葬于鸡西市“麻山地区日本人公墓”的530余具日本开拓团民遗骸也迁葬到了这里。公墓中的亡者多无姓名,后来经过各方努力才搜集到部分姓名。而方正县政府当初决定将搜集到的亡者姓名刻录成墙,用意有三:一为告之日本后人,其先人长眠于此,勿以忘之;二为展示人类至善大爱乃人性之根本;三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反思战争之危害,昭示和平之可贵。

中国自古就有“死者为大,既往不咎”的人道主义传统。而此处的死者,也包括了敌人。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仁道精神,曾经亲身经历抗战烽火的方正县老一代人民,才会出面为日本开拓团民收尸建墓。同样的,也是基于恻隐之心,当年不少吃尽了关东军苦头的东北老百姓,在日本战败,日本开拓团民或死或逃后,因不忍看到他们留下来的遗孤饥寒交迫,饿死街头,含辛茹苦地将敌人的子女抚养长大成人,后来还把这些“日本遗孤”送回日本。

与老一代中国人的收尸、抚孤的大爱之举相比,方正县政府为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建立名录墙,实乃萤火之光,虽难与日月争辉,但仍是体现了中华传统仁道精神,理应择善固执之。可是,方正县政府却屈服于网络极端民意,罔顾是非曲直,拆除了这面人道主义之墙。

此外,此一仓促拆墙之举,恐怕会招致中国网民进一步质疑当地政府是否真的是为了吸引日资才建墙,因事件曝光心虚而拆墙?如果真的是为了展示人类之大爱,为什么不能坚持下去?

这个事件其实暴露了两大问题:第一,中国的民族主义甚至极端民族主义,这些年来经过网络的传播,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已经形成了一股连官方都难以抗御的势力;第二,以网民为代表的中国普通民众,对政府高度不信任,官方的任何行为都可能被民众解读为别有居心。譬如方正县政府建墙可能确实只有上述三大用意,但民众却认为此举其实是为了吸引日商投资,进而方便当地官员从中渔利。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