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制日报》署名王石川的评论称: “哈药六厂的‘皇宫’,正是老百姓的惶恐,它越奢靡,人们越担心药贵,此外人们还惶恐于国企利润的流向,如果利润被糟蹋,受损的是国人利益。”“近几年,央企上缴分红不足,是坊间诟病的一大焦点话题。就连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2010亚洲发展展望更新》也认为,目前中国央企给国家分红不足,使得不断增长的利润并没有通过再分配回馈给社会。”

上海《第一财经日报》署名一记者的评论称:“哈药六厂生产的‘纯中纯’饮用水致癌物超标风波尚未过去,又因主楼豪华装潢赛皇宫而引发质疑。”“哈药六厂接连爆出的这两条负面消息,都是很容易引来观者恶感的事件。前者涉及敏感的食品安全问题,后者涉嫌的是一个国企的挥霍。而当两起事件在时间上又如此密集时,舆论的激烈情绪自然就不难理解了。”“人们仍然清晰地记得,两年前中石化的‘天价吊灯’事件,被视为垄断企业奢侈型消费的标本案例,一度引发的是怎样的批评潮。中石化这样的垄断企业,一向是暴利型企业的样板。一边是极少的分红,一边是奢侈型的消费,两相比较来看,确实让社会舆论情何以堪。” “概言之,哈药六厂暴露出的问题,并不孤立,是这个社会上相关问题的缩影。哈药六厂只是一个‘靶子’,在承受着宽泛意义上的舆论批评聚焦之后的痛楚。”

上海《文汇报》署名顾骏的评论称:“问题在于,哈药六厂挥霍公帑背后的体制机制因素,在国有企业乃至各地政府部门普遍存在,不同表现形式下,其共同特征就是将公共利益或公共资源部门化。仅仅今年引发舆论强烈而且集中质疑的几起公共事件,如故宫‘十重门’、由郭美美炫富而发端的官办慈善机构不规范运作,等等,反映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公共管理的职权配置和公共事业的资源配置,本应服务于公共目标,但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却有可能演变成部门私利,成为一小部分人可以形式上合法地享受甚或直接非法地占有的猎物,形形色色的‘监守自盗’层出不穷。”

香港《苹果日报》署名张华的评论称:“在中国这种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国家资本主义社会,大型国营企业拥有无上的政治光环,代表着国家的政治属性,拥有超凡地位:可获国有银行提供大量贷款,国家政策的偏袒,垄断经营及收费高昂,只需上缴小部份利润,毋须公开财务状况,更不须向公众问责。大型国企轻而易举就可在行政主导的市场经济获得的暴利,其出路无非四种。一,被负责人贪污掉;二,变成员工的高薪及优厚福利;三,建造超豪华办公楼,购买先进设备及吃喝开会旅游等行政开支;四,在中央要员心腹的辖区内投资,刺激当地经济,又或跟领导人家族的企业合作,间接向中央领导输送利益。可以说,国企奢靡之风乃体制之产物,体制一日不改、奢华之风绝不会改变!”

北京《中国经济网》署名任超文的的评论称:“哈药六厂的豪华装修再一次证明,任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政策举措都难以根除国企觊觎利润私分蛋糕的欲望,只有建立系统完善、特别是透明可监督的国企利润分配模式才能使财尽其用,进而有效遏制分配过程中的贪污腐败,以及分配不公导致的贫富分化等衍生问题。”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