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國國民黨重新執政之後,積極推動兩岸關係,同時抨擊民進黨過去8年實施鎖國政策,導致國力倒退;但根據中國官方喉舌「人民日報」的報導,兩岸關係7年來顯著進展。民進黨執政時期究竟有沒有鎖國?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的認知出現明顯落差。

馬政府上台之後,加速對中國開放。六次江陳會共簽署十五項協議,加上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順利簽訂,兩岸經貿合作邁向新階段。

國民黨一方面強化兩岸關係,一方面指責民進黨鎖國。馬英九總統在國民黨十八屆臨全會上,痛批民進黨的鎖國政策「誤國」。他最近出席世界台商馬吳後援總會大會時,再度強調民進黨執政8年對外鎖國,「綁住自己手腳,導致台灣很多地方原地踏步,甚至向後倒退」。

國民黨痛批民進黨鎖國,主要是針對其執政時期的中國政策而言。

但根據中國官方傳媒「人民日報」的說法,北京認為海峽兩岸關係,不論經貿交流或人員往來,過去7年來有長足進步, 報導並據此認定美國對台灣軍售有礙兩岸統一。

所謂過去「7年來」有長足進步,時間軸除了馬英九總統3年多任期,當然還包括民進黨執政時期,即陳水扁前總統的第2個任期在內。「人民日報」的報導,和國民黨指責民進黨鎖國的說法南轅北轍。

「人民日報」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機關報,與新華社及中央電視台,並列為中國共產黨官方三大喉舌傳媒。「人民日報」也是中國第一大報,其報導即代表官方的觀點。

民進黨2000年贏得政權之後,對中國採取積極開放政策。先於2001年召開經發會,一舉開放7千多項工業產品登陸設廠。此一政策導致台灣投資不足,消費成長緩慢。

2006年再召開經續會,會中有人主張應對中國經貿擴大鬆綁,包括百分之四十投資限制、銀行登陸、人民幣兌換等,雖然因本土派立委反對而作罷,但卻反映民進黨對中國「積極開放」的一貫政策思維。

民進黨8年執政期間,台灣對中國的投資占海外投資之比重顯著上升,由1999年的27.7%上升至2005年的71.1%,對中國出口依存度世由1999年的23%升至40%以上。長期駐留中國的台幹,8年內更增加到百餘萬人。

數字會說話。中國「人民日報」有關兩岸關係「過去7年來有長足進步」的說法,反應客觀的情況。相較之下,國民黨痛批民進黨鎖國的說法,則比較像政黨惡鬥或選舉語言。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