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保安:中国特色的债务问题

(2011-10-11)

早报导读

中国聚焦

杨保安

  美国雷曼兄弟在2008年9月15日宣布破产后六个星期,中国政府迅速推出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的经济刺激配套。这使中国渡过上一轮的金融危机,国内生产总值在2008年至2010年分别取得9.6%、9.2%及10.3%的高增长。

  在这一轮的欧美债务危机,市场人士除了期望美国联储局再度推出量化宽松措施外,也在关注北京是否会重施故技。

  然而,2008年的经济刺激配套,加上美国两轮的量化宽松措施,吹涨了中国的资产泡沫,多个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在资金乱窜、资产泡沫及物价高涨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去年开始控制信贷规模。直到今天,北京还是将通货膨胀问题摆在第一位。

  除了应对物价高涨外,中国国内其实也有类似欧美的债务问题需要清理。中国债务问题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的债务违约及民营企业资金链的断裂。

地方债务偿债高峰期

  中央政府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配套,激励地方政府投资的冲动,相继出台的投资计划约为20多万亿元,其资金主要来自商业银行的信贷。在2008年,银行的新增贷款达4.82万亿元,在2009年则猛升一倍至9.59万亿元。据估计,地方政府担保的基础建设项目占了银行新增贷款的三分之一。

  由于中国的地方政府不准直接从商业银行取得贷款,也不得自主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因此地方政府通过组建融资平台公司绕过限制。这些大大小小的融资平台公司超过1万家,其债务属于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以外的表外债务,大多以土地作为抵押。

  根据审计署的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债务达10.7万亿元,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约27%;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7万亿元,占地方综合财力的比重(债务率)52.25%。如果按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全部转化为政府偿债责任计算,地方政府的债务率达70.45%。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