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1923)

香港与孙中山甚至是辛亥革命的关系密切,但民间却不见很浓厚的庆祝兴趣。

辛亥革命100周年,从年初到现在,关于革命与香港关系的讨论从未停止,但是政界与民间始终看出了一些距离。

10月10日的香港报纸,头条尽是江泽民“翻生”出席中共辛亥革命庆典,社论都在谈革命成功了没有,但是除了亲北京报纸外,实在找不着连版连篇、图文并茂的专题报道。

找找各大学学生会的网站——包括跟革命最有关系的香港大学学生会——就是找不着当天有甚么专题活动。倒是岭南大学早一天有支联会合办的摆放时间锦囊活动。

政府、亲台、亲京团体都各办活动,孙中山在港大演说中自称革命思想源于香港的话被接连传颂,但为何在城市里就是闻不到纪念辛亥百年的气味?

政热民冷

无可否认,今年以来香港确实办过不少跟辛亥革命有关的活动。

港府民政事务局的网站有一份长长的表单,列出从去年9月起至今年年底的纪念活动。从各种展览、研讨会、香港革命相关景点导赏团,应有尽有。

亲台湾团体在香港屯门红楼举行辛亥革命100周年升旗礼(10/10/2011)

自政权移交后,香港的双十庆祝活动变成了亲台湾团体的少众活动。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甚至连同香港歌剧院制作本土歌剧《中山·逸仙》——本地首演将在本周举行,原定上月底在北京的首演却被临时叫停,原因众说纷纭……

这份表单上的活动,除了戏剧一类文娱项目外,多半是政府或亲北京社团主办。其他民间团体也并非鸦雀无声,例如上面提到的支联会活动。

引起不少纷争的香港大学100周年庆典也可以算上一块——从徐立之、卫奕信到李克强,无不在其演说中提到港大最有名的校友孙中山先生。

只是,普罗大众就是看不出甚么动静,更遑论庆祝。手上能找到的本地评论当中,知名播音员冯志丰以“诡异”来形容这个状况。

简单的解说大概还是离不开“政治冷感”在香港的普遍性,或者是“爱国人士”口中的“殖民地洗礼”,但是再想一下,纪念需要图腾,但香港诸多的革命图腾,不是不再存在,就是才刚建起来,不为人知。

中西区跟革命筹谋初期的关系算是人所共知,但是在政府与区议会办起来的孙中山史迹径上,大多数景点早就在香港的城市发展中被淹没。这一点本栏上期已经提过,在此不叙。

史迹径上有孙中山纪念馆,今年早些时候政府也宣布确认元朗区的下白泥碉堡为跟辛亥革命相关的法定古迹,但是博物馆这些文化玩意在香港的大环境下仍然不够主流,而碉堡更是位处从市区出发得舟车劳顿个多小时方可到达的后海湾边垂地带,除了郊游与摄影爱好者外,实在很难吸引游人参观。

再看香港的中国历史教育,港府刚在上月结束了“国民教育”课程的公众咨询,许多教育界代表在讨论“国民教育”时都曾公开批评过港府不重视中国历史教育。

打开教育局现行的新高中课程中国历史科大纲来看,大体主轴的清末维新与辛亥革命固然必修,随后的袁世凯复辟帝制、五四运动、国共合作等等,学生都会有所认识。

香港的中学课程向来都挤得满满的,老师教不完,学生吃不消,但是民国初年至中共建政之间的一些不在课程内的枝节,却可能是最能论述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实践情况——学生们不一定知道,军阀割据时期的中国曾经有过国会参众两院、国民大会与立法院体制形成后的1948年中国曾经举行立法院全国大选、中共建政前的中国政府体制实行了孙中山先生主张的“五权分立”,而不是英美法的“三权分立”……

当辛亥革命在香港民众的心目中只不过是推翻封建帝制的重要一步时,今天的这种历史疏离感也就变得不难了解。

夹缝中的香港

常说香港处于历史的夹缝中间。说香港成就了辛亥革命未必人人认同,但是说随后的国共纷争有不少落在香港,相信没有多少人反对。

先有1955年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这架中共政权租自印度航空公司的飞机原定接载中国总理周恩来前往参加印尼万隆会议,结果国民党政权的特工买通启德机场的工作人员安置计时炸弹。周恩来最终没有坐上这架飞机,但是飞机在将要抵达印尼之际爆炸,飞行员迫降海面失败坠毁。

香港九龙某徙置区内一名暴动死者被盖上青天白日满地红旗(10/1956)

香港的国共交往史曾经充满了血腥与仇恨。

其后,香港战后最严重的1967年的暴动源于亲共工会与政府的冲突,而早于1956年发生的九龙暴动则缘于亲国民党民众庆祝双十节与时与政府徙置区的的管理人员因悬挂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而起争端,继而演变成亲国民党工会大规模冲击亲共工会与企业的暴动。

再后来,1992年海基、海协两会在香港举行会谈,也就是在这里达成今天两岸还不时辩论该如何表述的“九二共识”。

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这些事情就是发生在香港。前面的是动荡,后面的虽然是和解,但从“九二香港会谈”一路走来,国共关系好转,马英九就任台湾总统后更先后出现大小三通,两岸无需再重用香港作为交流平台,也曾为香港人带来了不少担忧。面对这些,当代现实的香港人也不见得很在乎辛亥革命与这片土地的关系。

毫无疑问,1996年调景岭寮屋區清拆和1997年的政权移交又是两个重要的转捩点。

调景岭因为发展将军澳新市镇而进行拆迁,使这个“香港眷村”每年双十节必然出现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海消失;政权移交后的第一个辛亥革命周年,亲台团体依旧试图展示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警察出面没收。

从此,双十节在香港也就是静悄悄的过,比较公开的也就只有在屯门红楼举行的半官方双十升旗礼。辛亥革命周年本来就不是香港官方庆祝的节日,更遑论放假,2001年的90周年纪念已经不觉得是一回事,现在要让香港人突然投入百周年纪念,难度可想而知。

随着两岸关系改善,台港官方关系也开始走向正常化。只是辛亥革命周年到底能重新受到重视,还是依旧因为跟中华民国国庆的联系而维持其敏感性,相信没有人能预测。这种政热民冷的局面,不知道还要维持多长时间。

(2011年10月11日)


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联络荐言

* 须填写项目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