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汉钧:国际关系理论东西谈

(2011-11-27)

早报导读

● 吴汉钧

五湖四海

  为何没有非西方的国际关系理论?

  在东方国家如新加坡修读国际关系学,这很自然是一个大家都会提出的问题,也是我们的基础课程中必上的一堂课。

  国际关系学理论的滥觞始于20世纪初的欧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特别是在冷战时期茁壮成长。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西方发展经验为基础的一套理论。非西方学者和学生自然想要验证,究竟这套理论能不能套用在非西方国家。

  其实,国际关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久远以前的古希腊时代或春秋战国时代。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Thucydides)在公元前400年左右,在其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The Peloponnesian Wars )中指出,雅典的实力与日俱增,让斯巴达感受到威胁。斯巴达人认为,唯有与雅典一战,方能避免斯巴达有朝一日被雅典征服;雅典也必须与斯巴达开战,以维护其城邦及同盟的完整性和利益。于是,两大同盟展开将近30年的战争。虽然斯巴达最终得胜,但两大同盟已是两败俱伤,为日后马其顿统一古希腊铺平了道路。

  生活在公元前460年至公元前395年的修昔底德被现代国际关系学者奉为鼻祖,就如同孔子是儒家的鼻祖一样。孔子和修昔底德几乎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修昔底德只是比孔子晚了约100年来到这个世界。

  孔子和老子都是中国春秋时代的思想家。他们流传下来的儒家和道家思想,不只影响了春秋之后的战国时代,还影响了后来的封建中国和整个中华民族。然而,经历了2000多年的儒家和道家思想,为何没能发展出一套国际关系理论?

  战国时代有七雄。当时其中一个较为人知的“国际”关系理论,是苏秦和张仪的纵横家。秦国是七国当中最强大的诸侯国,地理位置是当时中国的西部,其余六国则位于秦国的东部。苏秦提出合纵策略,劝说六国联合起来,平衡秦国的势力(历史考究称公孙衍才是合纵策略的推手)。苏秦的同门张仪为秦国服务。他深知六国之间存在矛盾,于是提出连横策略,劝说各国与秦国合作,进攻其他弱国。最终,秦国逐一击败六国,统一了中国。

  有国际关系学者认为,中国人自古以来便不存在“国际”的观念。古代中国没有国界和主权的概念,而是以优越的文化与文明影响及吸纳周边社会,让周边社会臣服于“中土”,向“天子”朝贡。古代中国的邻邦日本、朝鲜、越南、游牧民族社会等,都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与中国建立了一种朝贡关系。朝贡制度因此被现代国际关系学者看作是古代东方的一种国际关系。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