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屆區議會選舉,新人成了一大亮點,選舉結果揭盅翌日,泛民兩星李永達和李卓人分別被民建聯的朱麗玲和工聯會的劉桂容兩位新人擊敗,震動整個政圈,報章紛紛以「擊敗重量級老將超新星威盡」、「新星勝老手氹仔浸死蛟龍」、「民建聯新星彈出得票拋離老將」、「擊倒巨人新星省靚工聯會」等作為標題重點報道。一時間,「小花」、「乳鴿」等成了報章政治版最新的潮語。

那麼,區議會往後是否就此成了新人的天下﹖要答這個問題,就讓我們回歸整體數據考察。

工聯阿伯,青年公民﹖

表一列出了過去10年3屆區議會選舉當選者的平均年齡。與原先的猜想有所不同,原來過去3屆當選者的平均年齡都十分穩定,都是45到46歲左右,就是今屆看似新人當道,其實差別都不大。如果單從這個指標入手,並沒有看到區議會年輕化的趨勢。

但若然再從表一進一步檢視幾個政黨的數字,卻會有一些有趣發現。

幾個主要政黨中,在過去3屆區議會選舉穩步致力年輕化的,就只有民建聯一個政黨,由2003年的47.9歲,到2007年的46.9歲,再到今年的45.2歲。2003年區選,民建聯因為「七一效應」而遇上創黨以來最大的慘敗,痛定思痛,該黨厲行改革,其中一個方向就是年輕化,以年青、高學歷的候選人,慢慢取代比較「老餅」的老一輩。

另一點較為有趣的是,在很多「化石腦袋」的印象中,工聯會內多的是「維園阿伯」,而泛民如公民黨則多是朝氣勃勃的年青一輩,但表一卻提供完全相反的圖象。今屆工聯會當選者的平均年齡是39.2歲,是最年輕的區議員團隊之一,相反,公民黨則是54.1歲﹗不錯,是54.1歲,大家是否又嚇了一跳﹖

穩步致力年輕化只有民建聯

工聯會的年輕化與民建聯同步,都是本地左派2003年之後的一大戰略性部署,再加上工聯會區議員九成以上都是專職黨工(表三),這支年青、專職的隊伍,讓工聯會在區選中戰績彪炳,無往而不利。相反,公民黨的新一屆區議員,除了司馬文及陳啟遠兩人由該黨親手培養之外,其餘都是過去幾年從外招攬回來,年齡因此本來就偏高,80後的年輕人更是絕無僅有,反映該黨在培養新血上的徹底失敗。這支已近暮年的隊伍,在一兩屆之後,不少人很大可能會退役,這將會令公民黨的地區力量進一步萎縮,成了該黨更大的隱憂。

表二再進一步列出,過去10年3屆區議會選舉當選者年齡在30歲以下的人數,整體上有微微上升的趨勢。至於論政黨,民建聯則是當中人數最穩步上升的一個。若然單以今屆表現來論,新民主同盟和新民黨的基數太小,所以要算工聯會的表現最為突出,當中有近三分之一是這類如旭日初升的80後。正如前述,相信這是很多人所始料不及的,但這卻是本地左派處心積慮的戰略部署。

如果,年輕化趨勢不如想像中般之明顯的話,那麼另一個趨勢就很清楚,那就是本系列第一篇所提到的專職化趨勢,而且再次被選後的數據進一步確認。從表三可見,專職議員,即是全職議員加上從事相關政治工作崗位,已經由上屆的59.3%進一步上升至今屆的63.5%,幾乎高達三分之二。再一次印證,社區內政黨間的競爭已經日趨激烈,業餘從政者根本難以有足夠時間和心力兼顧,與那些日夜在區內「打躉」的全職議員及從政人士比併,因此出現了一個汰弱留強、專職取代業餘的過程。

從此淪為「社區保母」?

這方面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民建聯主席譚耀宗在選後記者會中所說的一番話。當他介紹擊敗李永達的「小花」朱麗玲時,提到她為街坊提供貼心服務,區內大小事務都關心,並憶述指有次一名女街坊購買名牌手袋後,發現有「甩皮」情况,向她求助,她於是陪對方前往更換。

為街坊如此貼心,當然無可厚非,但同時卻讓人擔心,區議員還有多少空間和時間可以提升自己,放眼多一些如政策和規劃等較為宏觀的課題,會否從此只淪為「社區保母」,終日只為街坊噓寒問暖,而非政治人才培訓的基石。有一些區議員曾私下向我訴苦,說如今當區議員因為惡性競爭,而疲於奔命。

黃英琦曾總結她自己在灣仔區議會的成功經驗,出版過《改革戰記》一書。她那些透過區議會這個平台而進行保育、規劃等的改革故事,當然值得肯定,但我就忽發奇想,如果她沒有及時抽身後退,慢慢面對一個又一個「社區保母」的競爭,她還能否選得下去呢﹖

港英政府於1980年代初成立區議會,並開放容它直選,讓有志從政者借此作為踏腳石,慢慢學習從政,為香港儲備政治人才。以往很多政治人物如劉江華、李永達、李華明、何俊仁、馮檢基,以至已故吳明欽等等,都是以此為起點,逐步更上一層樓,再進軍立法會。但今天區議員的工作,已因為「社區保母」的角色而變得如此demanding,還剩下多少這樣的可能呢﹖尤其是今次區議會選舉,多位立法會議員,有空降,有地區扎根的,同告落敗,這又是否顯示不少市民都抗拒「雙料議員」,而只要求一個一心一意服務街坊的「社區保母」呢﹖

我看到今次很多當選的80後,都是很優秀的政治人才,但若然要他們今後一心一意只當一個「社區保母」,只當一個「樁腳」,十年廿年,又是否對他們公平呢﹖今天的區議會政治生態又是否健康呢﹖地方行政還可以往何處去呢﹖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