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投票率已不一定对民主派有利。

高投票率已不一定对民主派有利。

打从去年六月政改方案,令民主派内部分裂,引致星期日的区议会选举中,民主派兵败如山倒,完全是意料中事。

民主本来就是要尊重多元声音,百家争鸣。可惜,现在民主派是自相残杀。民主党、民协和公民党等归咎同属民主派的人民力量的狙击。虽然点票结果显示人民力量狙击与否民主派也会大败(不过也有不少人因厌烦泛民内讧而拒绝投票,影响选情),但在心理上和实际上也令民主派分崩离析,要在明年立法会选举重整旗鼓,困难重重。

高投票率=民主意识提升?

这次投票结果推翻了一个定律,就是高投票率已不一定对民主派有利。

今届的投票率有41.1%,已超了上届的纪录。这给人一个印象,好像香港人的民主意识已提升,尽了公民权利和责任,以选票为自己和社会争取权益。

事实当真如此吗?有一点不能忽略,就是今届「无机会投票率」也创了新高。今届区议会选举共有76 个议席自动当选,较上届(2007年)的41 个多出八成半,大部份自动当选议席也是建制派的囊中物。

41.1%的高投票率,是扣除所有自动当选选区的选民人数而得出的。所以,根据信报纪晓风的计算,真正的选民人数是不升反跌,因基数减少,即使只有和上届相同数量的投票选民,已足以推高总投票率。

建制派自2003年区选滑铁卢后,已摸清选举游戏的规则。多年来,建制派不断扩大地区工作和动员能力,巩固铁票基础。自动当选的议席和铁票愈多,就表示真正能令参选者忐忑的选票愈少,那可预期的结果就愈清楚,选举制度监察政府和从政者的功能就愈低。再加上建制派今次采避战之策,候选人拒绝出席选举论坛,只求议席而无视选举过程,对民主进程根本没有帮助。

人权法治vs实利主义

与此同时,公民党就其在外佣居港权司法复核案和港珠澳大桥环评案的立场受到政敌夹击,明知形势不妙也坚持「宁输议席不输党格」。可是,要参与诡谲多变的政治游戏,并不是高举法治旗帜站在道德高地那么简单。

两案涉及的正是香港人最关心的议题──民生和经济。要是有人危害了香港人在这两方面的利益,他们就会被标签成「出卖香港人」。

公民党因其成员以个人执业大律师身份在外佣居港权案中为外佣入禀香港高等法院申请司法复核,以及在前阵子入禀法院煞停了中央催促要尽快兴建的港珠澳大桥,令政府败诉,成为「祸港殃民」的罪人。

要捍卫人权和法治,相信在任何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也不会有人反对。可惜,民意很清楚告诉大家,香港人关心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大部份香港人仍是政治冷感的,有些则是在不影响到自己的利益时才会有政治良心。所以六四晚会七一游行可以照去,但若是大家深信「数十万外佣涌港来抢饭碗拿福利」,大桥工程延误有损香港经济时,那港人就会以社会不能负担为由,要求人大释法去剥夺别人的权利。

公民党看到的香港核心价值是人权和法治(这需要一些过程才能彰显);建制人士认为捍卫港人利益才是核心价值(这往往是结果,捍卫的过程如何并不重要)。这次区选结果,可看出香港人愿意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放弃一些法治、人权等基本原则。

中产:民主还是民粹的支持者?

选举也反映了一个局面,中产并非完全是民主的支持者,他们也可以很民粹排外。

这可见诸于许多港人对外佣居港权问题的条件反射:他们生怕外佣获得居港权,却没有反思过问题正是源于现有的政策不公。凡任何团体党派,把外佣看作假想敌并反对他们来港定居的,都很容易获得港人支持。市民却没有进一步思考是谁夺去社会上大部份资源,是什么势力令高地价政策和长工时环境得以「合理地」延续。

他们许多宁愿去反对比他们更弱势的社群,而非对强大财团说不。毕竟只有前者,才能令人自我感觉良好,以为自己为社会争取了什么,而且不费分毫力量。

别以为这些人都是香港的基层市民,只要你登上亲子王国这个深受香港中产家庭欢迎的家庭交流平台,你就会发现,除了交流育婴厨艺、为子女选校外,近日的话题当然离不开区选了。当中的留言尽是对民主派的谩骂,和对外佣的仇视。更有人自诩对政治一无所知,只要不站在外佣一边就会支持那一边。

这情况,就如时事及文化评论人陈云所说,香港市民缺乏政治是非观念。他认为,要打破这个长期形成的僵局,只能靠关键少数(critical minority)取得民意授权之后才能改变。

可是,这少数人往往被所谓大多人标签为「一小撮生事分子」,破坏社会和谐;而香港的下一代,有亲子王国这班「怪兽家长」,要扭转乾坤,恐怕不甚乐观。

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