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什么样,社会就什么样。但总能听到抱怨,社会让我变成了这样。
中国人不冷血。
若冷血,哪有那么多对凡人小事的赞美、对正义的呼喊以及自责自省?
中国社会不冷漠。
若冷漠,哪有那么多自发的捐款、无偿的献血、志愿的义工和丰富感情?
但为什么,除了吏治,社会上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现象屡禁不止,“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温家宝语)。天灾与人祸相欺,当代中国人为此吃够了苦头。

 

佛山街头的小悦悦,是加在中国道德骆驼身上的又一根稻草。
举国皆惊,公众的耻感被强力唤醒,对冷漠社会的批判与巨大的批判热情之间形成悖论:既然对道德的反思能万众一心构成同一声部,那么之前的彼此提防与伤害是怎么发生的?
柏拉图说:“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并非因为他们愿意做出这种行为,而是唯恐自己会成为这种行为的牺牲者。”当恶横行、善不彰、权力监督失效、法律权威坍塌、趋利避害成了社会个体的首选项,无论男女老幼贫富,成为牺牲者在所难免。

洁身自好、明哲保身的生存哲学已经站不住脚了,社会的体温会因此下降,良知冬眠,正义路险,将有更多人死于意外和心碎。事后,当维护道德变成了一种办公室政治,一种口头上的政治正确,完全于事无补。
我们不能用一个最低标准来运作这个社会,套用米歇尔·福柯的话,我们“必须保卫社会”。如何保护?如本刊采访的七位学者所言,法律、政府、企业、社会机构、个人,都向着拯救的目标,做各自该做的事。重要的是,社会生态和人际关系,会因个体选择的量变而质变,因社会导引机制的变道而转向。
“不满是个人或民族迈向进步的第一步”(王尔德语),现在我们一起来走好下一步吧。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