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浩:中美缅上演“三国演义”

(2011-12-08)

早报导读

郑浩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希拉莉)于11月30日至12月2日对缅甸展开历史性访问,这是50年来首次由美国国务卿踏足缅甸国土。因此,希拉里缅甸之行不仅对美、缅两国关系具有指标意义,而且也对中、缅关系及未来中、美、缅三国关系发展,同样产生重大影响。

  毫无疑问,通过希拉里这次短暂但充实的访问,美、缅关系开始“融冰”,过去两国意识形态敌对状态也正逐渐朝向“对话与合作”方向发展。

缅甸政改有进展 结束国际孤立

  应指出,希拉里之所以成行,离不开缅甸国内政治生态发生变化这个大背景。自去年11月缅甸成功举行多党派民主选举后,军政权开始淡出政治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主张温和开放的“改革派”政权。登盛就任总统后,缅甸国内政治气候发生显著变化,尤其在履行“民主改革七点路线图”方面,确实有所举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在政治生活中开始引入和接受民主价值观,加快了国内民主改革的步伐。缅甸政府更加注重、尊重民意,对其他政治势力、特别是传统的反政府政党、组织,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开放包容态度。例如,新政府解除了对昂山素季(翁山淑枝)的长期软禁令并与其对话,还三次释放政治犯等。与此同时,新政府还同国内地方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展开对话,采取务实、积极的“争取、联合、妥协和合作”政策,努力实现国内民族和解。这些举动都得到了包括中国、美国等国际社会的认同和支持。

  二是由于缅甸人权纪录不佳,长期受到西方国家的打压和制裁,缅甸经济民生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新政府成立后,大力倡导改善民生之时,更急需西方的经济支持。为了迎合西方,缅甸政府也不得不采取民主改革,尽量化解国内各种敌对矛盾,以便争取西方解除制裁。显然,缅甸的做法既务实、又明智。

  三是缅甸国内反对派势力,一直得到美国等西方的大力支持,因此在民选之后更不断向民选政府施压,敦促履行改革承诺,并展现出了愿意与政府合作的弹性态度,也表达过愿意帮助政府开拓国际空间、结束缅甸长期被国际社会孤立的状态。

美缅关系“解冻”步伐谨慎

  尽管美国愿意在缅甸国内政治生态发生显著变化时,顺势“解冻”两国长期紧张关系,但美国也无意走得过快,以避免在“赌局”最终以美国败北而收场。希拉里在会见总统登盛和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季时,一方面积极肯定当下缅甸政府在推动民主改革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另一方面也敦促缅甸继续推进民主改革。特别是希拉里还对未来缅甸全面改革开出了“清单”,包括:断绝与朝鲜的军事合作关系;推动包括允许所有政党参与选举在内的政治改革;停止打压少数民族人权,尽快实现民族和解;释放全部政治犯及实施允许自由集会、结社、舆论自由等司法体制改革等。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