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小就有很深的官本位意识,那么很多的人将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承受失落和痛苦。而未来的社会,缺少的不是想当官、会当官的人才,而是各行各业热爱自己的专业和岗位的人才

  据报道,在四川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每个班都设立了五花八门的管理岗位,全校有多少事务,就有多少岗位,故而全校2957人,人人都是班干部。人人都是班干部,到底是教育的创新和发展,还是社会官本位制度的一种反映?我以为,是后者。

  且看该小学的班干部制度的体系:小小一个班级,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专任组长,实行循环管理,每个人都要“管”一个人,并被另一个人“管”;第二类是事务组长,具体根据事务类型来分,单单讲台这一区域就设有4个管理岗位,分别负责擦黑板、拿粉笔、整理讲桌、清理粉笔槽。开关灯也有两个管理员,开灯的叫照明管理员,关灯的叫节能管理员。此外还有各种你想不到的细琐到繁复的岗位。第三类是竞聘岗位,也就是以前传统的班干部岗位,比如劳动委员、学习委员、班长等。

  小学生喜欢做班干部,很容易理解,因为有成就感,能够被老师和同学关注。学生在班集体中承担一定的事务工作,也确实可以提高个人能力和培养必要的责任感和集体精神。但是物极必反,人人都是班干部,也就意味着人人都不是班干部。当学生当班干部的新鲜劲头过去,这种激励作用就会消失。

  其次,这样一个庞大的琐碎到繁复的班干部“官僚体系”,不客气地说,是一个因人设岗,人浮于事的体系,这样的班干部体系,是否真能够锻炼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教给学生以正确的管理观念?

  第三,所谓的循环管理,要求每个人都要“管”一个人,并被另一个人“管”,实际是对学生一种变相的监视,在这样的制度下,孩子的个人自由和空间很有限,人人都是监督者,也是被监督者,长此以往,我们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和自觉精神?

  据说,该制度得到了该校多数师生包括家长的认同。认同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孩子感到被肯定──当了班干部以后,也有了一点自己骄傲的东西。那么,为什么孩子会对做班干部这样看重?作为学生,为什么比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职务和权力?难道非要做“官”,哪怕是小的不能够再小的官,才能够感到被肯定?

  成都电子科大附小的做法,往小里说,是教育者的懒惰,以一种最省力的虚幻的班干部职位来作为激励学生上进的手段;往大里说,是教育者的价值观出了问题,是教育的失职。当一个学校的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不是围绕着教书育人,而是培养官员而展开的时候,当一个学生不以读书学知识作为自己上学的主要动力、而是看重班干部权力的时候,这个教育制度和体系已经被异化了。

  教育如此,就不难理解为何学生那么在意“官”。曾有媒体做过调查,在180名接受调查的一年级小学生中,想要当班干部的学生占89.5%,其中明确表示自己不想当班干部的还不足1%的不仅小学如此,大学也同样如此。很多学生热衷于当学生干部,其主要目的不是服务同学或锻炼自己,而是将其视为未来从政做官的练习和捞取政治资本的机会。刚入学的大学生,彼此交流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父母是干什么的,这些学生尽管涉世未深,对于父母的官职、级别各个如数家珍。

  人人想做官,小时候想当班干部,大了想当公务员。在这个社会评价体系中,不管是学校还是孩子,都是将做干部视为价值实现的途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社会才会出现“五道杠”少年这样的怪事。

  但由于社会结构的原因,注定只有很小一部分人能够成为官员,如果孩子从小就有很深的官本位意识,那么很多的人将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承受着失落和痛苦。而未来的社会,缺少的不是想当官、会当官的人才,而是各行各业热爱自己的专业和岗位的人才,是有自主意识、权利意识和批判精神的人才。

  (作者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