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郑永年《台湾民主与中国的政治发展》有感

作者:丁礼庭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2-1-28

本站发布时间:2012-1-28 16:10:14

阅读量:20次

  《台湾民主与中国的政治发展》【1】的文章中在学术界,人们认为存在一个东亚模式,主要指的是经济发展模式,包括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但实际上,也存在一个东亚政治发展模式,这个模式的特点就是先经济、再社会、后政治,先发展、再分配、后民主。……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建设或民主化,中国可以向日本和‘四小龙’,尤其是台湾学到很多经验教训。如果中国大陆的人们仅仅局限于东亚的民主化进程,而忽视了全面民主化之前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那么就会不得要领。”【2】

这话在总体上是不错的,但也不能忽略了大陆和当初民主转型前的台湾社会之间的事实区别:一是:腐败问题相对当时转型前夕的台湾来说严重得多,这虽然和大陆规模庞大,存在管理上的困难有关,但这不是主要的,还应该看到蒋经国铁腕反腐的客观事实。二是,在严重腐败笼罩下的贫富二极分化事实,以及由此造成的被郑永年先生非常推重的中产阶级阶层的形成和发展的严重滞后。中产阶级阶层发展和形成相对经济发展水平的严重滞后,可以说是中国大陆民主制度转型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必须提醒读者的是,在蒋经国先生执政下的二十年,台湾经济起飞,人均GDP翻了二番,从1976年的人均GDP的1150美元发展到1987年的人均GDP已经达到5397美元,最难能可贵的是在整整二十年中基尼指数从来没有超出过“0.3”。这和目前大陆的贫富二极分化严重和基尼指数超警戒是完全不可相比的。三是,而所有这一切,问题的根源,就是在中国整个工业化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政治民主化制度建设没有同步发展,而是长期地严重滞后的结果。

从这些事实上来分析,就决定了大陆不可能如郑永年先生所说的重复走台湾“先经济、再社会、后政治,先发展、再分配、后民主”的民主化转型的老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就是,在中国大陆,一个强大的既得利益群体已经形成,在现存的集权体制中已经没有任何可以对其有效制约的力量存在了。说白了,就是在目前的中国大陆,在现有集权体制下,已经失去了像台湾那样中产阶级和国民经济同步发展的机会和可能,也就是已经失去了有效实现“再社会”和“再分配”中间步骤的机会和可能。请恕我冒昧直言,如果没有民主政治制度化步骤的跟进,大陆是很难实现“再社会”和“再分配”步骤的发展和完善的。甚至可以说是很难实现“十二五民生计划”的。尽管这个“十二五民生计划”本身只是一个增量型的“民生改善计划”,根本没有动既得利益群体既得的“奶酪”。因为我们根本没有看到在“三公消费”的压缩等方面有什么明明白白的承诺。就目前来看,把提高劳动者收入的重担完全压在承担绝大多数就业量的民企身上的政策时不可能持续发展的。

如果我们承认,在目前的中国大陆,如果不能彻底压缩既得利益群体既得的“奶酪”,只在蛋糕的增量上做“再社会”和“再分配”的文章,是不可能有效地完成“再社会”和“再分配”的根本步骤的。看看中国大陆的现实状况,在“十二五民生计划”刚刚起步,就有权威的主流学者提出了“干部是改革的利益受损者”的呼声,而且张维迎先生还明确地强调要“要保障和补偿在改革中利益受损者的利益。”而且是要“足额地补偿改革受损者的利益。”请问,怎么个“足额补偿”法?蛋糕就这么大,你要足额地补偿既得利益群体的既得利益,就根本不可能实现“再社会”和“再分配”步骤和目标。张维迎先生这个观点如果说在十年前世纪之交时,还有能够成立理由,那么在当今中国大陆既得利益群体已经坐大的社会现实中,已经完全失去了能够成立的现实基础。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事实,就是中央在调控房价的问题上是多么地艰难,从2009年底中央启动强硬的调控房价政策以来,和当时的房价水平比较,现在的房价水平最起码涨了30%。中央强硬调控二年多以后的今天,房价才刚刚止涨,根本还没有什么明显的回落的事实情况下,学术界就又出现了以保房价来保增长的说法。

这些事实,可以充分地证明了当前中国既得利益群体的力量已经坐大,所谓“政策不出中南海”的说法,就是中央面对强大的既得利益群体,已经失去了收放自如的“铁腕”控制力。

中国大陆的客观事实及其结论就是,已经不能完全模仿台湾和四小龙“先经济、再社会、后政治,先发展、再分配、后民主。”的模式,静等“再社会”和“再分配”步骤现实后再启动“后政治”和“后民主”的步骤。也就是说中央面对已经坐大,尚未完全失控的既得利益群体,再也不能继续打压民间追求民主的民众力量,而是必须借助民众的民主力量来挤压既得利益群体的既得利益。也就是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政治民主化进程,借助民间的民主力量,来完成“再社会”和“再分配”的步骤,并及时提前进入“后政治”和“后民主”的步骤。甚至可以这么说,当前的中国大陆,如果没有政治民主化的制度转型的及时跟进,在现有集权体制下,已经根本不可能实现如郑永年先生所说的能够完成整个民主化全过程中“再社会”和“再分配”的步骤了,更不要说在“静等”完成“再社会”和“再分配”步骤后再启动“后政治”和“后民主”的步骤了。

2012年1月28日星期六

【1】、【2】:郑永年《台湾民主与中国的政治发展》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221922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