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轉載】特首選戰的提名期只剩下十天,原以為逐漸轉入大直路,詎料現在才開始急轉彎。原本沉悶不堪的選情,在梁振英的「西九門」與唐英年的「僭建門」之間長出了繁花,亂局中還有另外兩匹「黑馬」──曾鈺成和葉劉淑儀正摩拳擦掌,隨時上場,選情煞是好看。

對於政治場內的角力,傳媒應在場外旁述,憑專業知識協助觀眾分析賽事。雖說旁述應要客觀公正,但現實是各有立場,甚至有為轉達老闆的喜好而存在,或專為某些受眾而服務;然而,當中的一言一語,也須有事實根據。

近日,傳媒行家為特首人選各自歸邊,某些媒體的喜好明顯至路人皆見——這原本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因為無論台灣以至歐美國家,有真民主的地方就不怕表態,最重要是明刀明槍,讓讀者觀眾便於選擇——然而,機構的取態卻演變成傳媒人之間的互相攻訐,一句「某機構是某候選人的打手」,把記者的努力抹煞,甚至連事實本質都不顧,那實在有失專業學養,令人扼腕嘆息。

記者與公關的角力

傳媒人相煎可分為兩種層次,一是現任記者與曾是傳媒人、現為特首候選人公關的角力。

唐梁陣營各自聘用了多名傳媒人負責對外工作,其中唐營人數較為鼎盛,資歷也較深,個別人士在上屆特首選舉中曾經協助梁家傑參選,在行內的人脈關係深厚;梁營則以某位前女主播最耀目,有助普通市民留下深刻印象。

一些行家反映,較諸過往任何一場選舉,這次是前所未有的「傳媒人對決」。皆因上屆參選的曾蔭權鐵定連任,代表泛民的梁家傑只屬陪跑,兩營人員從未有過真正的競爭,公關工作難度不高,傳媒人的參與有助記者取得採訪資料。那時候勝負形勢太過明顯,媒體也不介意多給機會梁曝光,傳媒人公關和媒體之間整體合作愉快。

今屆泛民推舉的候選人何俊仁同樣沒有勝望,建制派人選卻鬥得燦爛。唐梁的公關對各大媒體的政治取向瞭如指掌,每當有負面消息傳出時,便盡量聯絡另一方友好「放料」,企圖淡化衝擊。參選人出席公開場合時,公關「護主心切」,常常充當發言人代答問題,或者私下致電記者「解畫」,甚至以前輩身份「教導」記者報道的方向,或致電跟傳媒高層談判……,忘了公關和傳媒人的本質分別。

有行家表示,當某機構立場明顯時,就會給對家公關人員視作「仇家」,在公開場合提問時常常被當「透明」,就算用書面提出查詢,公關亦會透過友好媒體「收風」或「放風」,然後再作回答。這種做法會令獨家消息走漏,傳媒人應知這樣處理查詢實有不當,當變成政治人物公關而忘卻專業操守,只能說政圈真是一個大染缸。

早前親唐報章率先爆出梁振英涉嫌出任西九概念規劃比賽評審團時漏報利益,行家之間聽得最多的是,該報淪為唐營打手,有專人「餵料」去攻擊對手,記者只是奉命行動的棋子,勞力有限。

令人汗顏的是,以上說法竟在行內得到普遍認同,因而某程度上忽視了事件的嚴重性,大部分傳媒對西九事件的追訪,只流於傳達梁振英所說「促政府公開西九比賽全部資料」,而沒有進一步為讀者解說事件的本質。

某報章資深政治記者表示,唐梁連日被爆醜聞,層次上絕不相同,唐是「用自己錢挖自家地」,是犯錯甚至犯法,屢說謊話「護妻」也失卻誠信,事件如電視劇《溏心風暴》一樣「師奶都睇得明」,市民極易下定論。反之梁振英捲入的西九事件已隔十年,要證實漏報利益需有許多證據和專業判斷,就算政府公開所有資料,但一般市民須花心力腦力才能明白,所以失去「叫座力」,媒體當然寧可登上吊臂車追逐唐的醜聞。

不過,就本質而言,唐的「僭建門」是個人事件,與民無關;梁的「西九門」則是涉及極龐大的公眾利益,政府和媒體有責任追究到底,是否有人犯錯,或還梁一個公道。

行家與行家的攻訐

傳媒人另一層次的相煎更叫人心痛,那就是行家之間以「打手」一詞互相攻擊,其中以報章行家尤其普遍,爭論不會見報,卻在行家之間流傳甚廣,頗傷感情。

「打手」大概可跟「五毛黨」劃上等號,即不分清紅皂白,為主子叫好或發動攻擊。身為新聞工作者,就算在左報工作也好,均沒人願意給人扣上這頂帽子,但有些自以為理性或有學養的記者無視新聞事件本質的嚴重性,肆意以謬論攻擊同業,只會暴露自身的膚淺無知。

話說「公信報」上周一獨家爆出唐宅僭建地窖事件,因證據確鑿引發全港媒體蜂擁跟進。然而,當天聽到不少行家認為,這是「送上門的新聞材料」,記者淪為梁營打手,原因是該報的社評和專欄一向挺梁的痕迹極為明顯,記者不用怎麼努力,事件也沒什麼大不了。

再過兩天,另外兩份暢銷報亦獲得消息人士提供圖則和實景圖,按「打手論」的說法,應該連那兩份報章都給拖下水吧?但同一批行家只對兩份暢銷報拜服,讚揚它們後發先至,然後引用許多往績,奚落「公信報」雖給梁營的黑手利用,但最重要的實景圖則落入暢銷報手上;甚至有無知者表示,如「公信報」想洗脫「打手」嫌疑,應公開報料者身份,讓公眾知道對方是基於良好意願爆料,抑或是由梁振英指示。

任何記者都知道,保護新聞來源是記者天職,事情至此,說出如此言論者卻不臉紅,只能說句佩服。從務實方向而言,筆者喜見有報章報道西九事件,也拜服「公信報」記者努力查出獨家新聞,同時讚賞兩份暢銷報對黑材料處理得宜,讓公眾對事件有透徹了解。同行之間與其猜度消息來源,不如把心思投放在新聞本質之上,別因為忙於相煎而忘了記者的職責。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