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畅 | 评论(0) | 标签:时事观点

今年恰逢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就在近日,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俨然成了微博红人。在这些对语文课本图片的“再创作”里,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被好事的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

给课本画像涂鸦的做法,不是微博网友刚刚玩出的新花样,而是课堂时代早已有之的文化现象——我称之“课堂亚文化”。这种事情,我也做过。每当课堂内容进入乏味、枯燥的时段,我都会在课本上兴笔涂鸦,藉此而打发漫长、无聊的时间。而如果翻看不同学生的课本,那整齐一律的课本内容会呈现千姿百态的摸样,你甚至会从中找到不同学生的兴趣、思维方式。这种参差百态,与整齐划一的教学和课本构成了奇妙的映衬。

“杜甫很忙”无非是这种课堂涂鸦文化被搬到了微博上,通过网络得到了放大。我相信,有过课堂涂鸦经历的人看到“杜甫很忙”后,定然会会心一笑。

课堂涂鸦是学生特有的幽默,也带点叛逆的情绪。报道说,杜甫等辞章大家的作品,是重点教学内容,往往通篇要背,以至于学生“咬牙切齿”,于是有了网友的创作。事实上,更让人“咬牙切齿”的事情还很多,譬如分析作者的思想、观点。在这种分析中,杜甫等辞章大家的思想如同会穿越千年回到当下,走进了课本中,进入了学生大脑,并被学生们强行认识、记忆、分析。然而,很多时候,学生们都无法分清这真是杜甫们的思想、观点,还是教育工作者们的思想、观点。在独立的智力活动缺乏激发的情况下,学生们宁愿用涂鸦来与作者们进行二次“对话”。这是一种大过了需要的智慧,也是一种学生时代特有的幽默。

当然,课本涂鸦也不简单是一种叛逆式的幽默,它也可能是一种童趣的表现。人们的童趣,总能在严肃事物上找到用武之地,或是课本上涂鸦,或是街头涂鸦,等等。童趣总能把“不正经”玩成一种艺术,总能把正儿八经的事物挑拨一下。这是生活的笑料,也是生活的艺术,当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愈益变得庄重,童趣就会忍不住要让它诙谐一下。当你看着“杜甫很忙”的报道,如果只是哀叹文化衰落,或是呼吁不要亵渎经典,我只能说,你很可能是个毫无童趣的人。一些涂鸦之作,与文化、经典等宏大命题之间,又能有几毛钱关系?

在被涂鸦的过程中,一些经典变得更具亲和力,当然,也有一些伪崇高、伪严肃的事物因此遭遇了反讽,露出了荒诞的本色——这两者,都能在“杜甫很忙”中获得注脚。我相信,在“杜甫很忙”的涂鸦中,杜甫本人会变得更具亲和力,而杜甫背后的教学内容会因之变得荒诞。在这个意义上,涂鸦又好比一张试纸,可以检测人心,可以看清楚一个事物在人们心中真正所处的地位。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