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变化太快了,几乎让人忘记了30年前,也就是一代人的功夫,这里还曾经是一个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国家。我年纪足够大,亲身体会过长时间的封闭后突然打开国门往外看时的那种感觉,那是一种新鲜感夹杂着困惑的体验,现在的小孩们恐怕已经很难理解了。

记得我1992年刚刚去美国的时候,同实验室的一个哥们为了找话说,跟我大谈他是如何如何地喜欢KongFu;另一位姐们则跟我绘声绘色地描述DimSum的美味,可我却一头雾水,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还有不少人夸我长得高,一点也不像中国人……后来我才知道,20年前美国人接触最多的中国移民就是来自广东和福建的打工者,他们的身材长相、饮食习惯、说话方式和行为举止成了中国人的海外样本,这种情况大约在10年前才终于有了转变,造成这一转变的原因就是像我这样的大学生开始大批大批地走出校门融入美国社会了,我们成了华人在美国的新代表。

后来我开始环球旅行,每到一处地方我都会留意当地华人的生活处境。在阿根廷我见过超市里一身刺青的华人黑社会成员,也访问过一对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办华文报纸的中国夫妇;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我遇见过满嘴烂牙,躲在铁栅栏后面收钱的福建偷渡客,也见过勤勤恳恳努力工作的福建商人;我在北极圈内的一所挪威大学里遇见过热心的中国访问学者,也在菲律宾遇到过一个自称是华人政治家的女骗子……

但是,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在非洲的中国人。这块大陆(特指撒哈拉南部非洲)被公认为全球最不发达的大陆,中国人面对非洲人时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比如我曾经在乌干达遇见过一批中国商人,大家都津津乐道于自己的“老爷”生活,争相跟我描述自己家里房子如何大,佣人如何多,挣钱如何容易等等。而在大的层面上,中国商人又屡屡被西方媒体指责,说他们掠夺非洲资源,破坏环境。

两种情况加起来,不免给人以“新殖民者”的感觉,这也是西方媒体一直在试图传递的信息,去年BBC拍的那个纪录片《中国人要来了》就是最好的例子。殖民这个词在中文语境里有点贬义,但其英文Colonization是个中性词,我们不必太过敏感。和老殖民者相比,中国这个新殖民者有几个不同。首先,老殖民者往往动用国家机器去海外开拓殖民地,中国则是民间自发行为占多数。其次,老殖民者不但掠夺资源,同时也在输出价值观,中国基本上只和非洲做生意。第三,也是最有趣的一点,那就是老殖民者都是Master,中国人却参差不齐,做什么的都有。我在乌干达听说过一位中国妓女,把头半年挣来的3000美元放在门前的花坛里,结果美钞被水泡烂了,此事在乌干达的中国人圈子里被“传为佳话”。

上次去乌干达是做别的采访,这次我去加蓬专门考察了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发现和乌干达很相似。这里的中国人也有很多做了老板,但他们大都从老家找来帮手帮忙,这些人和黑人员工们没什么区别,一点也没有老板的样子。相比之下,加蓬的欧洲人则大都开着好车,住着大房子,我没见过一个在街头和黑人一起打拼的白人。别小看这种差别,这直接导致了加蓬人对待中国人和欧洲白人态度明显不同。我把这种现象叫做“殖民者红利”。华人商人之所以在非洲那么容易被抢,除了华人爱带现金之外,很大原因就是华人没有殖民者红利,当地人骨子里一点也不怕华人,甚至还有些瞧不起。

欧洲人之所以有殖民者红利,与他们的殖民方式有关。他们很早就进入非洲并输出自己的文化,如今大多数非洲国家的边界是白人定的,官方语言是欧洲的,行政体系和生意规则也都是由欧洲人定下来的。如今这些非洲国家名义上都独立了,但实际上它们大都受原来的宗主国控制。比如加蓬,从政府官员到商人阶层,绝大多数人都是由法国人在间接地控制着。老百姓的生活方式也深受法国影响,他们说标准的法语,看法国电影,买法棍和咖啡当早餐。任何一个法国小混混,来到加蓬立刻就能融入当地社会,双方不但语言一样,连文化都类似。相比之下,中国人不但没有殖民者红利,而且本性又都不善交际,在软实力方面和法国人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学院不是坏事。

我这次重点考察了加蓬的木材业,殖民者红利的现象尤其普遍。伐木这件事不光是商业行为,还和环保拉上了关系。加蓬有着全世界罕见的热带雨林,但因为伐木者的进入,正面临着被毁的危险,于是,加蓬政府、中国商人和环保NGO之间就上演了一出精彩的三国演义,每一方的目的都不一样,但又要保持协作的态势,这里面的故事特别有意思。具体情况太复杂了,博客里写不下了,大家可以去阅读我在这周三联上写的报道(封面是欧洲杯)。

我只说一件杂志上没有写的小八卦吧:我采访了一位当地木材商人,将其写在了文章里,结果文章写好就要发出去的前几小时,加蓬传来消息,他被抓起来了,罪名是买凶杀人。据加蓬报纸披露,他嫌生意伙伴(中国人)碍事,雇凶将其杀死并焚尸!他的这段采访很好,我舍不得丢弃,想来想去决定用化名,但保留原话。

这件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加蓬中国人的状况,甚至可以被认为是非洲中国人的缩影。中国人不是一个喜欢冒险的民族,愿意出国的只是少数。中国的精英们一心奔欧美,剩下的一批胆子大,文化水平较低的人则去了非洲,这就是中国人在非洲总是出状况的一大原因。好在这种情况近年来有所改善,比如我这次就见到了一批年轻的中国商人,在国内受到过良好的教育,愿意融入当地人生活,显得相当自信。我相信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中国人在非洲的样本将和当年的美国一样,发生质的转变。

最后我必须说,我这次只待了一周,再加上语言不通,我不可能把加蓬的方方面面都了解清楚。但因为有前三联员工,现新华社驻雅温得分社记者刘芳的协助,我得以采访了大量的人,做了几万字的笔记,自认为这篇报道还是有价值的。

文章发表后,我突然接到了那位商人的邮件,我惊讶于加蓬监狱的好条件,便试着发了封邮件询问案情进展,谁知他回答说,他是被诬陷的,已经被放出来了,那两个诬陷他的人(都是中国人)被抓起来了!

套句老话: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萝卜网

(图为中粮集团旗下三利木材加工厂的中国员工在指导黑人工人干活)

来源:http://www.immusoul.com/archives/2022.html

因为盗链严重,而我们服务器带宽有限,所以图片设置了防盗链,请见谅。如果您的阅读器看不到图片,请订阅 http://feed.luobo8.com/ 即可显示图片。

部分文章附有精彩小视频,如果您的阅读器无法观看视频,请移步原文链接: http://luo.bo/26416/

本文小编:梁萧 标题: 中国人在非洲 网友评论 发布时间:2012/06/24, 08:38
萝卜网 Copyright © 2010 – 2012 分享国内外精彩网事。
更多精彩欢迎您订阅 http://feed.luobo8.com/,欢迎网友投稿、推荐文章。
c5d85dad8496c5aa16731e645eaa0010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中国人为什么不快乐?

非洲人眼里的中国人

泰国人妖要钱,非洲人妖要命

中国和非洲的区别

中国人如何成为化学元素周期表?

来自无觅网络的相关文章:

这才是中国人的MV,凭什么禁播!!! (@fun4hi)

女友遭调戏中国功夫哥发威,怒扁四非洲猛男~ (@fun4hi)

薛凯琪择偶首选中国人 (@yun)

东京在住中国人数量10年翻倍,百人中就有一名中国人 (@hexieshe)

一个人事经理眼中的中国人劣根性 (@fun4hi)
无觅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