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报告显示,总的来说,目前,中国城市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生长标准,但是农村和城市儿童普遍存在肥胖问题。此外,中国农村儿童营养改善呈现脆弱性,儿童营养状况城乡和地区差异显著。

肥胖成为普遍问题

发展报告称,过去二十年(1990-2010),中国儿童生长发育水平、营养不良状况、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报告显示,近20年来,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儿童生长发育差异正在逐渐缩小,城市儿童平均生长发育水平已接近西方发达国家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5岁以下夭折的儿童中,因营养不良导致的由2000年的22%降至2010年的13%。

与此同时,儿童超重和肥胖问题逐步显现。不仅城市儿童肥胖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地区儿童肥胖问题也逐渐呈现。据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司长秦怀金介绍,2010年,城市和农村5岁以下儿童的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分别为8.5%和6.5%。

秦怀金表示,卫生部正在积极争取将儿童营养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此外,相关部门将在明年启动全国0-6岁儿童的营养情况监测,采用随机抽样,在过去的全国食物营养监测的基础上完善全国的儿童营养状况监测。

脆弱的农村儿童营养

中国儿童的营养状况存在着显著的城乡和地区差异。

发展报告显示,1990-2010年,农村地区儿童低体重率和生长迟缓率约为城市地区的3-4倍,而贫困地区农村又为一般农村的2倍,2010年贫困地区尚有20%的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

尽管农村地区儿童营养状况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卫生部妇社司司长秦怀金指出:“农村地区儿童营养改善基础尚不稳定,呈现脆弱性,容易受到经济条件和突发事件的影响。”

发展报告提到,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贫困地区农村12月龄以下婴儿生长迟缓率上升了近一倍。汶川地震的发生,使儿童营养状况受到严重影响,灾后3个月,四川省北川和理县2岁以内儿童贫血患病率分别为49.6%和78.8%。

秦怀金还特别指出,流动、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急需改善。截至2010年,中国流动人口达到2.21亿人,由此产生的5岁以下儿童数量超过1500万。报告显示,2009年农村留守儿童的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约为非留守儿童的1.5倍;而流动儿童贫血率和体格发育率的指标都明显落后城区儿童。

显然,城乡差距,地区经济差距已经影响到了处于不同地区儿童的健康情况。

儿童食品存在问题

除了地区差异外,发展报告还指出,在中国儿童营养和健康监测各项指标中,儿童贫血得到改善的程度有限。
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1992-2005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无明显下降,基本徘徊在12%-23%之间。2005年以后有所好转,但城市和农村的患病率仍维持在10%以上。

儿童贫血的发生呈现阶段性的特点。在6-24月龄儿童贫血的患病率最高。2010年,6-12月龄农村儿童贫血患病率高达28.2%,13-24月龄儿童贫血患病率为20.5%。这表明,中国2岁以下儿童贫血问题突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荫士安指出,儿童贫血的问题与母乳喂养及辅食的质量和数量有密切关系,荫还表示,针对2岁以下儿童贫血的问题,提倡6个月内的儿童母乳喂养,6个月以后在继续母乳喂养的同时逐步添加辅食。

特别是在诸多食品安全事件出现的食品添加剂问题,在婴幼儿食品上显得更为重要。

荫士安说,““其中有一些营养强化剂对于儿童是非常重要的,像铁、锌等同时,国家正在清理整顿食品添加剂的应用,如取消了一些用于增香、增味的,未来我们会进一步完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人群适用范围。”

除食品质量本身的问题以外,婴幼儿食品市场的宣传仍需进一步规范。

卫生部妇社司处长曹彬提出,目前市场上部分婴幼儿奶粉的广告宣传已经干扰了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需做出相应的规范。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