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3日颱風韋森特襲港時,一艘屬於中國海運的貨船中有七個貨櫃掉入海中,其中六箱中都裝有塑膠原料「聚丙烯」。據悉,總共有近兩百包印有中石化商標的膠粒失蹤,而這些包裝內裝滿有類似魚卵的小膠粒共有約60億粒,現在這些膠粒散佈在愉景灣、南丫島及港島一帶。

據世界自然基金會高級環境保護主任李美華稱,這些膠粒透明如魚卵,生物鏈較低層的小魚會視之為食物而誤吞,吃下後未必會即時死亡,但長遠會在體內積聚有毒物,影響整條食物鏈。李美華同時指出,日本曾有報告化驗飄浮在海面的殘餘聚丙烯,發現其致癌物PCB及DDE含量,較所處水域的平均含量高100萬倍,長期吸入有關物質,將影響神經系統,意味處於食物鏈最高層的人類亦陷食物中毒危機。

在這次「膠災」發生後,香港政府、中國海運和生產這批膠粒的中石化並沒有及時公佈相關情況,直至事件發生後多日,有市民將該消息在網絡和社交媒體公開才使這次事件得以曝光。另據香港《蘋果日報》消息,他們曾多次聯絡中石化和中國海運,但電話不是被掛斷就是無人接聽,而港府各部門亦未對是次事件作出正面回應,僅環境保護署稱周日接獲市民投訴,已聯絡食環署及海事處跟進,又稱膠粒無毒性,對附近水質沒有影響。

相比港府和中石化、中國海運的不作為,香港民間利用社交媒體開展了一次「雲端」自救活動。先是本地環保組織 DB Green 在網站上發起了一連兩日的「愉景灣清潔行動」。更有網友在 Facebook 建立了「香港膠災關注組」,即時發佈關於是次「膠災」的最新情況並發起海灘膠粒清潔行動。本港網絡媒體主場新聞輔仁媒體香港獨立媒體等亦在「膠災」事件曝光後第一時間介入,用大篇幅對是次事件進行全方位報導,主場新聞更製作了一份《清膠指南》,方便市民對沙灘上的膠粒進行有效清潔。香港海洋公園亦發出《特別通告》,號召公眾報名成為義工,迅速情節受污染的海岸線。而年輕電影導演麥曦茵亦在 Facebook 呼籲香港人參與救災。在網絡輿論的推動下,目前《明報》、《星島日報》、《蘋果日報》和《有線新聞》都報導了這次「膠災」。

據「香港膠災關注組」的負責人 Gary Stokes 表示,已有約220名義工參與了8月4日的愉景灣清理膠粒活動,這些義工中有些人甚至來自粉嶺。今天(8月5日)亦將有團體在長洲島和南丫島繼續開展膠粒清理活動,本刊也特派記者赴南丫島及長洲島,在參與清理膠粒活動的同時,為我們從現場發回第一時間的報導。

重災區之一:南丫島東澳海灘實況

圖、文:周澄

東澳海灘位於南丫島南部,它並非島上的熱門景點,因此該處民居亦相對稀少,一般市民需要在香港仔搭乘「街渡」往模達灣再步行約二十分鐘山路,或於中環搭乘天星小輪往索罟灣再步行約四十分鐘方能到達。

此前,東澳海灘因較少受到污染影響,是不少泳客的好去處。但以記者今天於東澳實地採訪情況所見,東澳海灘絕對稱得上是次「膠災」重災區之一。

南丫島地圖

東澳石灘上目盡之處都被大量膠粒覆蓋。據稍後到達的海事署職員稱,每月兩次潮漲高峰平均相距十五天,對上一次潮漲高峰是數天前;換句話說,最理想的情況是在未來約十天盡快清理,否則膠粒會重新被海水沖走。

沙灘上可見十多個已破損的膠粒原材料封袋,大批膠粒流出,遍佈海灘一帶。

海事署派出工人到場協助清理膠粒

首批揭發是次膠災源頭的 DB Green 成員 Gary Stokes 亦在中午到場視察。他表示經過連日努力,愉景灣海灘一帶的清理進度非常理想。但同時,由於大量膠粒將會陸續被沖上更多不同地區的海灘,未來兩三個月皆需要市民持續關注事態發展和協助清理。

對於媒體批評政府疏於通報事件進展,Gary Stokes 認為這些批判有不公允之處。他表示經媒體報導後,海事署迅速派出人手協助清理工作,而中石化代表亦有與關注組緊密聯繫。誰是誰非,現時大概難以定斷,但今次膠災於幾天之內吸引民間團體與大批市民自發響應,新媒體與社交網站所推動的網上「發酵」功不可沒。

中午後,陸續有大批市民涉山路與石灘前往「重災區」協助清理。現場所見,參與市民以年輕人為主,其中有部份是海洋公園組織的義工團隊。圖右為兩位浸會大學學生Sandy及Sherrie,她們表示在媒體得悉事件後便於今天自發前往東澳海灘參與清理膠粒。

編輯:振宇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