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力建 

日本政府前天宣布对钓鱼岛实施所谓的“收归国有”后,面临来自中国和日本本土的多方压力,但其无意撤销“购买”钓鱼岛的决定。有分析称日本所谓“国有化”等说辞都是烟幕弹,真正的意图有政治、经济等多方面。但是无论中国高层和各界如何抗议都好,日本依旧我行我素完成了购岛程序。毋庸置疑的是,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然而因为历届政府的失误,使得这一原本毋庸置疑的问题变得复杂起来。时至今日,钓鱼岛已经不是单纯的领土问题,而是政客们的工具。

钓鱼岛的历史得从晚清说起。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前,日本没有对中国拥有对钓鱼岛列岛的主权提出过任何异议。1884年日本那霸居民古贺首次登上钓鱼岛采集羽毛和捕捞周围海产物。他随后提出开拓钓鱼岛的请愿还被冲绳县知事拒绝。1885年后,冲绳县知事多次上书日本政府,要求将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归其管辖,日本官方都顾及中国清朝政府对这些岛屿的主权主张而没作答复。然而,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人击败后所签订的《马关条约》中,清政府将澎湖和台湾割让给了日本。当时钓鱼岛仅仅只是一个无人居住的不起眼的小岛,在割让条约中并没有明确指出钓鱼岛是属于台澎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在大难临头之时没有人注意到这个小岛,这也就为后来的争端留下了伏笔。

这事本来也还有解决机会的:二战时中国宣布向日本侵略者开战,声明此前两国间的所有条约作废,这也就包括马关条约。战争结束时盟国取得了胜利,中国作为战胜国理应收回所有被日本侵占的领土,钓鱼岛自然是应当包括其中的。可是当中国政府(当时是国民党政府代表中国)收回台澎时却把钓鱼岛给漏掉了!钓鱼岛被当成是日本的小岛划给了美国军管。当时日本战败毫无发言权,美国又是中国的盟友,若中国注意到了钓鱼岛问题,并拿出历史上的诸多证据向美国提出收回,想来这是不成其为问题的,台澎都收回了遑论此小岛。可惜的是中国政府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回想起来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中国政府是有意不去收回的,还只能说是钓鱼岛太小太不起眼,没有引起中国人的注意。

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内战,新中国政府成立,国民党逃去了台湾。直到七十年代以前两岸的中国人依然没有注意到钓鱼岛问题。只是美国人决定将战后军管的小岛还给日本政府时,中国人才恍然大悟,原来二战后日本并没把所有侵占的领土还给中国,钓鱼岛经美国人之手又要落在日本人手里了。于是七十年代初起两岸的中国人才拿出历史证据,向世界申明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要求收回这个岛屿。可是世界局势和二战结束时已经大不相同了,新中国和美国分属二大阵营严重对立,国民党逃台势小力弱,倒是日本却成了美国重要的盟友。此时要美国人把钓鱼岛直接还给中国已然是不可能的了。好在中国的抗议还算赶上了最后一班车,美国声称只将钓鱼岛的行政管辖权交给日本,而钓鱼岛的主权则由中日双方自行解决。这为中国争回钓鱼岛的主权留下了一线希望,可是行政管辖权也就是实际控制权被日本人拿到,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也就占到了先机!后来中日建交,中国为了从大方面考虑,只好由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提出搁置钓鱼岛主权的建议。实际上就是一方面主张钓鱼岛主权归中国所有,另一方面承认日本保有行政管辖权的现实。双方达成的默契是不用武力去解决钓鱼岛主权归属,在这一问题上互相之间不作过分刺激对方的举动。这也就是形成今天钓鱼岛局面的原由,故而日本自七十年代起就一直控制着钓鱼岛及周边海域,中国虽不断的声明此岛主权归中国所有,却从不采取任何官方的实际行动去改变钓鱼岛的现状。

那么,这一因为历史贻误而造成的问题为什么到现在变得如此尖锐起来呢?有三个原因。

首先是日本意图以此限制中国。冷战结束后,日本加快了其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试图在国际政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拥有更多的发言权,于是,越来越主动地干预国际政治事务。面对正在发展的东亚大国中国,日本强化了与美国的战略同盟关系,试图以此来限制中国,因此,日本在对华政策上日趋强硬。日本这样做,一方面有美国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适应日本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膨胀,国民的大国意识、民族自信增强,所谓新民族主义应运而生。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经济长期不振,国民在经济高速增长中产生的优越感遭遇顿挫。经济博弈中产生的挫折使日本的民族心理发生微妙变化。一些政治家和国民急需在政治外交领域得分,寻找民族主义情绪发泄的喷口。有国际观察家认为,当前日本国内“民族主义的高涨势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非常相似”。而领土争端由于涉及国家主权、尊严而被日本民族主义者所“青睐”。争端的升温还会进一步导致日民族主义情绪和右翼思潮的再高涨,形成挑衅——发泄——再挑衅的恶性循环。而为了达到安抚国内矛盾情绪的目的,日本政客不会轻易接受中国的抗议,所以中国即便使出几招反制措施,日本政客依旧未受动摇。

其次是钓鱼岛位置的重要。钓鱼岛距日本本土约1000海里,距中国大陆仅90海里,如果日本占领了钓鱼岛,日本军队就可在岛上设立海空监控侦察设备及岸基反舰和对空导弹,从而很容易封锁台湾北部重要港口及空中航道。如果在钓鱼岛设置雷达,可以监视方圆400公里至600公里的海域和空域,其范围可达到台湾北部、大陆沿岸的福州、温州和宁波等大片地区。倘若如此,中国军事上的一举一日方及时掌握。日本海权扩张的战略中以保障1000海里航线为其首要任务,占领钓鱼岛可以使其势力范围向西南方延伸,并可对台湾海峡附近海域的主要航道实行军事监控。这样,钓鱼岛海域就成了日本进入台湾海峡,南下东南亚、南太平洋必经的战略之路,也是日本赖以生存的中东石油能源补给线上最西南端的一个点。如果日本在钓鱼岛上建立军事基地或部署重型武器,则将对中国的国防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再次,是钓鱼岛上“鱼儿”丰富所致。按照联合国1992年公布的《国际海洋法公约》关于“主权国家以200海里内的海域为其经济专属区”的条款,钓鱼岛的实际价值是以该岛屿为依托,半径为200海里的庞大海域以及周围海域内的海底石油、矿产、海洋渔业等海洋资源和领海、领空的交通、运输权以及未来潜在的资源等。这些资源均应属主权国。随着日本军事力量不断向世界扩张,日本越来越觊觎东海等大陆架的资源和能源,尤其是中国钓鱼岛的资源。如果日本侵占钓鱼岛的阴谋得逞,就意味着中国东海海域将有74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被日本窃据。同时海域所蕴藏的800亿桶海底石油和油气。海洋扩张意识的膨胀、经济利益的驱动。领土争端虽属政治问题,但往往包含有很多经济因素,海洋领土争端尤甚。1994年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三个月,日国会即立法把每年7月20日确定为海洋日;1996年6月又批准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7月20日,日本与该公约有关的国内海洋法规生效。日本将大陆架视为矿物资源的宝库,所以要争取获得控制大陆架的权利。2003年12月8日,日本政府宣布在内阁官房设立一个由国土交通省、外务省等5个部门组成的大陆架调查对策室,并声称其目的在于“确保日本沿海海域存在的矿物资源海底水产等海底资源的权利”。在钓鱼岛周围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盛产飞花鱼的多种鱼类。年捕量在15万吨以上,当然日本不会放弃。

更关键的原因在于,由于日本执政者治理经济乏策、改革不力,导致民望下降,从维持政权之计也需要在领土问题上造势,以转移选民对国内政治经济生态的关注。更何况领土问题作为敏感的外交议题,在国内民族主义高涨的情况下,用其“煽情”、“作秀”捞选票也比较容易奏效。这一招可谓屡试不爽,政客们转移国内矛盾视线的目的都可以达到,因此彼此心照不宣。

然而,这段历史中还有个小插曲,那就是在日本政府打算“搁置”钓鱼岛的时候,钓鱼岛随后便被古贺家租赁下来开办公司,租赁36年后直接购入了钓鱼岛,粟原家族又从古贺家购买了钓鱼岛。所以,日本目前所谓的“购买”“国有化”则是从粟原家族手中回购并纳入国有土地。而台湾之所以也热衷钓鱼岛,主要是增强自身的力量,不愿意偏安一隅并受大陆制约。当然,台湾领导人也是迫于岛内压力,必须做出些样子来。

显然,钓鱼岛问题的解决是对中日双方领导人智慧的考验:一方面是民间对此问题相当关注,也就形成了要求政府改变现状的压力;而另一方面,如果真因改变现状就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甚至激烈的冲突,也是双方政府所不愿见到的。反观一下日本在北方四岛和竹岛问题上的态度,大家就可以了解:自苏联以来俄国就拥有北方四岛的实际控制权,无论日本如何主张其对四岛的主权,他也不能轻易的去改变四岛现状。竹岛的实际控制权在韩国人手里,日本亦是无力改变。在这两个问题上日本人的作派与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作为大体一样,也就是不断的声明,不断的要求,不断的抗议,除此无它。这不表明日本怕俄国、怕韩国而不怕中国,而是表明先入为主,保持现状是大家共同的选择。强行改变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也得不到国际社会的支持,搞不好反而陷入被动之中。

但是钓鱼岛问题不能总给日本政客们挟持为转移国内矛盾视线的手段,而对中国多番刁难。正如外交部所言“中国人民被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那么中国人就应该“站起来”,与台湾联手,撇开异议搁置矛盾,一致对外,再来一次“国共合作”。

历史上国共合作有过两次。第一次合作: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合作结成的革命统一战线。孙中山接受了中共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欢迎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国民党,决定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对国民党进行改组。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6年6月,内战爆发。第二次国共合作宣告破裂。现在,正是“联吴抗曹”的好时机,国共两党应该及时化解两岸的敌对态势,化敌为友,共创未来,并在争夺钓鱼岛过程中聚拢海峡两岸民心,为将来实现和平统一打下坚实基础。

但对于中日两个对贸易依存度很高的国家来说,贸易制裁只会两败俱伤,国内日系汽车、日本产品销售量下降,受损害的同样包括中国的就业人员,因此这些所谓的反制措施也难免直接损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据统计:2011年中日贸易额达3428.9亿美元,其占日本对外贸易总量的20.6%,中国目前是日本的最大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国。所以,在对待钓鱼岛问题上,眼光需要放长远,不因钓鱼岛问题阻碍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也是相当重要的。而国内的左派、右派、改革派、保守派、自由派等等,在这个时候也应该搁置争议,共同出谋划策才是。中国人是寸土必争的,无论是钓鱼岛还是其他流失的国土,但再抗议的时候也别忘了国内需要解决的众多问题,别停下了继续改革的脚步。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