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家表示, 在岛屿主权之争中,中日政府都被公众舆论绑架。他们警告,这个情形持续越久,情势便越有可能升温至难以控制的地步。本周台湾渔民与海巡署船只进入日本管辖的钓鱼岛海域,凸显出日本受孤立的立场,而美方前来救援的希望渺茫。

(德国之声中文网) 中日外长在联合国大会期间进行了会谈,但紧张局势仍未获得缓解。日本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教授加加美光行(Kagami Mitsuyuki)对法新社表示,最大的障碍在于中国领导人已经被逼到了墙角,无路可退。

“中国高层领导人一直试图遏制共产党和军队中的强硬派系,但民族主义情绪已经达到难以控制的高点。”

他表示,中国军方对日本将尖阁诸岛(中方称钓鱼岛)国有化的举措反应激烈。但即使是在日本民族主义团体八月在其中一个争议岛屿登岛插旗时,中国领导层也一直能对此保持低调。

加加美光行指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未来接班人习近平一直”保持沉默”,直到9日9日胡锦涛和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上碰面。

“但日本让胡锦涛丢了脸面,因为就在他对日本将尖阁诸岛国有化计划提出抗议的两日后,日本便付诸行动购岛。”

中国领导担忧反日民众将矛头指向政府

他认为,中国领导人现在担心,除非他们在岛屿之争中迫使日本让步,否则将被认为软弱,而对日本感到愤怒的中国民众可能会将矛头转而指向他们。

智库机构国际危机组织(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的战略研究学者克莱恩-阿布兰德(Stephanie Kleine-Ahlbrandt)本月初在美国《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杂志中发表了关于中国民族主义上升的文章,她认为反日暴力示威将”限制中国未来在缓和事态方面能够做出的选项”。

“尽管中国政府致力于网络审查和控制,中国民众仍能透过互联网取得大量信息和评论,这削弱了北京对民族主义情绪起伏的控制。网民现在可以透过卫星照片察看执法船只的位置,如果海监船在争议海域前便停下,网民便会嘲弄、批评政府。”

中日周二在争议海域互相以强力水柱攻击对方船只

“日本期待美国救援”

波士顿大学国际关系专家伯格(Thomas Berger)认为,台湾渔船周二在海巡署的护卫下与日本巡逻船以高压水柱互相攻击的事件令人担忧;台湾加入岛屿之争让人感到”深刻的不安”,并且”突显出日本在该地区的孤立状态。”

事实上,在台日发生对峙后,一名日本海上保安厅官员发表谈话指出,日本只朝渔船发射水柱,但台湾海巡署”朝一个国家的官方船舰发射水柱,等同于向该国宣战。”

除了中日的岛屿之争,日本与韩国也因为其它岛屿发生领土争端。伯格表示:”日本认为,该国现在仅存的资源是美国。日方对于美国会前来救援的期待不断升高,但期望越高失望便可能越大。”

他指出, 美国正面临一个两难的局面,”不希望鼓励日本鲁莽的行为以及中美关系受损,但与此同时,美国无法维持在亚洲的地缘战略,所以极力防止中国扩张势力。”

加加美光行对法新社表示,中国正在争议岛屿附近推动一种”新常态”,官方船舰可以肆无忌惮的来去。

克莱恩-阿布兰德说,中国巡逻的频率增加以及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防争议海域,提升了双方”擦枪走火”的可能性。

“虽然两国以往都能化解危机,并且成功让紧张局势降温,但是此次的情形却与以往不同。2010年,日本海上保安厅在撞船事件后逮捕了一艘中国拖网船,当时的情形可以归咎于一名过分冲动的中国渔民。但是这次若是执法船只发生冲撞,事情将难以平息。”

日本汽车业者降低产量

在中国民众反日情绪高涨的同时,日本汽车业者纷纷宣布降低在中国的汽车产量。日本知名汽车制造商日产汽车(Nissan)宣布自周四起暂停在华合资公司的汽车生产,比预计提早了三日,停产日期将持续至下周的国庆假期结束。

丰田汽车(Toyota)发言人也表示,该公司在天津和广州的生产厂将从周三(9月26日)停工至国庆假期结束,在华的汽车生产可能视市场情况继续缩减。

一名丰田驻北京的高层人员称,丰田汽车今年可能无法在中国达到售出一百万辆汽车的目标。2011年,丰田及其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共售出90万台汽车。他表示,目前的情势要贩卖任何日本产品都很困难。

除了上述两家公司之外,马自达汽车公司(Mazda)已决定在周五和周六停止在华的生产线,给工人额外两天的国庆假期。铃木汽车(Suzuki)则将一天两个轮班缩减为一班制。

日前中国各地皆爆发反日活动,愤怒的示威者对日本企业进行破坏,丰田汽车在青岛的销售点遭焚。丰田汽车驻北京的销售经理说,中日岛屿之争对日本汽车品牌的长期影响难以预测。

丰田汽车豪华品牌雷克萨斯(Lexus)的行销与市场经理表示,所有该品牌在华的销售点都已恢复运行,但客户仍害怕购买日本汽车。

在中国爆发反日游行前,八月日本品牌汽车占中国乘用车市场约19%。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七月份日本汽车占市场的20%。

来源:法新社/路透社 编译:张筠青

责编:谢菲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