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週刊】始於九月一日晚上十時,終於九月九日凌晨一時。七日七夜共一百七十一個小時以後,韓連山在廣場宣布絕食結束;那是凌晨一時的金鐘添馬道,不該有人,卻坐了幾萬個反對國民教育的香港人。縱使反響極大,政府最終也不肯撤回國教科,只作出些微讓步;惟絕食和佔領行動卻內耗太多,事情發展至此,似乎不得不暫時畫上休止符。當時廣場以至對開馬路上人群掌聲雷動,響徹這個仲夏之夜,是對這場硬仗的無限敬畏,可嘴巴始終抿得緊緊的覺得壯志未酬,心底若有所失,韓連山原來也有同感:「我覺自己可以再捱多點時間的!」不過大聯盟最後認為持續消耗實非長久之計,希望令運動進入另一階段。絕食令他瘦了十二磅,但提起梁振英他依然動氣:「這個政府幾乎衰到貼地了,但看見十幾萬黑衣人,看見學民思潮,我又真的覺得香港有希望。」

政府總部門外的廣場,本來是每天升旗奏國歌的聖壇,卻被學民思潮成員成功佔領,在兩支旗杆之間掛起黑布,用白油髹上四個大字:公民廣場。戰事就從這個不足一百呎的升旗平台開始,最後蔓延成一場十二萬人圍堵政府總部的靜坐運動;也是由三名中學生宣布絕食開始,而後引發十八位大人接力絕食,當中堅持最久連續一百七十一小時未沾食物的,是六十三歲退休教師韓連山。一道長長的鐵欄,把絕食區分隔出來,裡頭拉起了大大小小十二個帳幕,絕食者個個形單隻影獨自上路,枕邊擱一支水,便是唯一食糧。有人瞞住家人免其憂慮,有家人每日致電勸其放棄,都是尋常的愛的方式。僅韓連山那個小小的藍色帳幕中,永遠鬧哄哄的擠着三張臉孔,太太和女兒竟日相伴,晚上徹夜留宿。韓太是教育學院退休講師,當絕食踏入第一百小時,愈來愈多陌生人專程走來廣場,語重心長跟韓連山說一聲保重時,韓太臉上仍然沒有半點凝重,未曾見過她眉頭深鎖。相識的不相識的人,隔着鐵欄請韓太勸勸丈夫「留得青山在」時,她永遠左耳入右耳出,只禮貌陪笑,卻從沒向老伴發出口頭警告。記者問她為什麼,她的答案出人意表:「我才不會勸他啦!因為我相信他的決定,他需要的不是勸阻,而是支持。」說完還輕鬆補一個大大的笑容:「這是我們的相處方式,沒什麼大不了。」她和女兒日夜相伴,是讓韓連山免卻掛慮,專心絕食:「留在家他會想你,人不安寧,我們整天在左右,他便沒牽掛,能全力以赴。他OKo架,不用擔心!」這是一種愛的方法。

陪伴

學民思潮上月三十號成功佔領政府總部東翼廣場後,隨即宣布派出三名中學生成員絕食。反國教大聯盟雖然每天跟這些小伙子開會,卻原來不曉得他們盤算絕食,韓連山說:「當日開會,他們也沒有將絕食行動講給大聯盟知,哈哈。大概是孩子怕講了出來會引起不同意見,便索性不說。但我一定支持,因為年輕人有心做一件事,你是不可以阻止的,這是他們人生的經驗和決定,你只需要陪伴和支持。」在小伙子絕食後兩天,韓連山便與另外九個大聯盟成員接棒絕食,「作為一個大人,應該保護小朋友,但政府對學民連串的反映置若罔聞,他們卒之行上咁絕的一步,我們怎能無動於衷?」絕食前一晚,他在雪櫃找來太太煲的一鍋人參雞湯,做了一個湯泡飯,翌日一整天只吃了半份三文治,讓腸胃慢慢熟習飢餓,夜晚便正式上戰場。

其實兩年之前,韓連山也曾因為政府「蝦細路」而大動肝火。彼時政府敲鑼打鼓要在校園推行驗毒計劃,他於報章論壇版連番筆伐狠批政府出賣學生,又在facebook開群組聯結師生上街遊行。但他當時任教的正正是一家俗稱的曳仔學校,就在他高調抗議驗毒時,其校便有三名穿著校服的學生在荃灣商場梯間索K出事,被警方以藏毒罪名拘捕,登上報紙頭條,標題是「教師反驗毒學生索K暈倒」。記者問他:「這算自打嘴巴嗎?」韓連山說:「我在band3學校教了廿八年,向來都有學生誤入歧途,這不代表我就要懷疑學生。驗毒理念是先當你有毒,所以驗你,這是普通法的精神嗎?一個人未證實有罪前不是無罪的嗎?無端端要學生撒泡尿去驗毒是蝦細路,是欺負學生。」他說校園驗毒完全破壞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信,摧毀了學校裡本來單純的氣氛:「我們不會用假設你係衰仔的態度去對待細路,你必須先相信他是一個好青年,才有機會入手去教導他。」計劃試行半年,結果全部樣本呈「零陽性」,本來要大搞的project最後無疾而終,而公帑則花了千幾萬元:「政府卻沒有向納稅人講聲唔好意思,也沒有向被騷擾的學生講過對唔住。」

硬頸

韓連山絕食第六天,現場的醫護人員驗出他的尿液出現雜質,顯示身體已用畢「儲備資源」,正進一步消耗脂肪以轉化成糖分,用來支撐身體所需,故特別為他調製了含寶礦力的飲料,以補充電解質,避免休克。為了在現場支持老爸而請了一星期大假的女兒欣欣,整天目光焦灼,但凡見父親跟前來慰問者交談多過五分鐘,她就警惕起來,雙手搓揉父親肩膊,想提醒他別滔滔不絕。但韓連山看上去的確仍然精靈,當晚還參與了大聯盟一個長達四小時的會議,出入見到川流不息指住他低呼「你就係韓連山?」的集會巿民,他毫不吝嗇就奉上一個四萬笑容。不過這天開始他改坐輪椅出入,避免消耗更多體力,駐場義診的歐醫生亦讚曰:「人絕食四十八至七十二小時後,身體便開始轉換另一種代謝模式,這段時間好難捱,不過韓sir好似沒事一樣,不容易啊!」韓連山聳聳肩對記者說:「我每晚入睡時最驚,怕自己翌日起床捱唔住。但每天清晨梳洗後,又會重拾精神。」

絕食至此約一百四十小時,韓連山依然每日開會,參與大聯盟的重要決策。每當有空,他就搬一張小椅子坐在鐵欄邊,跟所有特意前來探望的舊生舊同事,或者對他表現好奇的路人甲乙丙聊聊,算得上是絕食區中最歡迎人家打擾的絕食者。有舊生看見他,脫口而出叫他「韓韓」,有人則喚他「霑叔」,原因是他多年來架的眼鏡很有霑叔的型格,故此得名。他說:「有時靜下來會覺肚餓,我便深呼吸,想像空氣中有好多養分,想像自己眼耳口鼻皮膚全部都敞開吸收精華。還要跟自己個胃講數,逗它說工作六十三年,現在是大好時機休息一下,豈不快哉!」記者問她女兒,猜其父能捱多久,誰料她瞪大眼睛說:「我爸很硬頸的,一定不會退出,會堅持到底,我都幾肯定。」韓連山硬頸是真的。2000年教育局推行語文基準試,要求所有任教英文及普通話科的老師,必須通過考試或者修畢相關課程,才能留校執教。當時任教英文科的他極度不滿,認為基準試本意是抹黑和否定老師的資歷,他遂憑一人之力發動了六千名教師上街,成為一時佳話:「當日連教協都無出聲,我自己搞聯署做宣傳,發起抗議。後來張文光找上我,問我點解咁激,收編我入教協。」自此他便由學校老師過渡成為工運搞手,認識了教協的司徒華,自此視華叔為偶像:「華叔是我在教協裡最尊敬的人,他是做任何事都堅持到底的戰士。」基準試最後在反對聲中推行,但硬頸的韓連山至今也沒有應考,他大笑幾聲撒賴的道:「我教的英文班在校成績數一數二,幹嘛要考我?我至死不會就範。也多得慈幼會的神父好包容我。」

戰士

九月八日,是反國教大聯盟佔領廣場的第十天,也是韓連山絕食的第七日。他留宿的帳幕外,豎起了一塊小白板,寫着hunger strike:160小時。這一整天,廣場的氣氛都異常緊張。繼前一日林鄭月娥和胡紅玉受訪時態度軟化、梁振英發信邀請大聯盟見面,似乎釋出善意,及至夜晚一共十二萬名巿民湧到政府總部靜坐,創造了一夜奇跡後;這天與會者都帶點忐忑不安,整場運動彷彿膠着在收與放的邊緣。下午六時十五分,梁振英就反國教事件召開記者會,廣場指揮呼籲場內外逾萬名靜坐人士,暫停所有電話上網,讓大會能借用網絡直播講話。梁振英開出毋須將國民教育獨立成科的提議,以及剔除三年的開展期限,但始終堅拒撤回科目,集會者噓聲四起,民情激動,不少攜同子女到場的父母默默拭淚,現場猶如懸了沉鐵,每一下鼻息都變得重甸甸。這時候韓連山坐在輪椅上,由其他人推他到台前,他緩慢又強硬地吐出這段說話:「我在想像,如果華叔遇上這個場面,他會怎樣說。我確定,他會跟大家講,革命尚未成功,同志還須努力!」本來被梁振英打殘了的士氣,戲劇性地被這個老套又經典的說法起死回生,大家跟住韓連山連喊三聲,以為留守直至梁振英撤科,是終極之志。凌晨一時,義工替韓連山那塊小白板更新絕食時數,用箱頭筆寫上171小時。與此同時,大聯盟十幾個核心成員長達六小時的會議完結。學民思潮的黃之鋒、大聯盟發起人陳惜姿,還有坐在輪椅上的韓連山,一個個魚貫走上公民廣場的小平台上,面對仍然留守政府總部的幾萬名巿民,大會出乎意料宣布絕食正式結束,佔領行動亦告完結。

現場雷動的掌聲停不下來,是對這場硬仗的無限敬畏,但人群始終喊不出歡呼,心裡覺得不是說好要堅持到底嗎?幹麼卻突然放棄了?記者再跟韓連山談起這一幕時,一切已經事過境遷,他額上寫着絕食的布條解了下來,已進食過兩次稀粥,讓胃部慢慢復元消化能力。他剛剛自投票中心走出來,投了一票給支持撤回國教科的立法會議員候選人。記者不解地問,你明明還鬥志高昂,為何幾個鐘頭以後,精神竟萎靡下來?中氣已恢復得七七八八的他,望進記者的眼睛裡道:「梁振英那種回應太打擊士氣了,那刻我好想鼓勵大家,希望大家不要放棄,況且我士氣的確非常高昂,所以腦海裡立即想起的,就是華叔講這話時那種戰士的神情。」但關鍵在於及後長達六小時的大聯盟會議。韓連山說,當時他的想法是繼續堅持、繼續絕食、不撤回不罷休,但隨着討論帶出愈多觀點,聯盟考慮到運動的後續力似乎不夠強大時,他也必須尊重大會決定。這個鐵人朗聲笑說:「難道佔領結束,我卻兀自絕食?哈哈哈。我也認同運動可以進入另一個階段,遍地開花,全民監察,因為梁振英隨時有可能借屍還魂,重推國教!所以我們是真的必須繼續抗爭。」絕食期間的韓連山,其實從沒有表現過半點氣若游絲,由始至終都精神抖擻,只是後來聲音變得沙啞罷了。及至這一刻,結束絕食大概十六小時了,韓連山就更加鬼馬,還向記者爆了一個小秘密:「撤離廣場那天晚上,開會時女兒坐在我身邊哭,她擔心我的身體出問題,陳惜姿看在眼裡很不好受,便問我意見。我卻笑着說如果你們去,我會堅持繼續絕食呀!哈哈哈。搞到我好像很無情似的,女兒在哭,我自己就在笑!」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