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生

五名日本学生学习中文目的不同,课程热度似乎与中日经济热度关联更多。

在东京中心部文京区的饭田桥车站附近,有个叫“后乐园”的寂静公园。这个占地近7.1万平方米的中国式庭园创始于1629年日本江户时代。设计时吸取客居日本的明朝儒学家朱舜水(中国名朱之瑜)的意见,建设了中国河、山、湖、田园等深山幽谷景趣。

“后乐园”从此成为东京的中国文化发祥地,1951年在“后乐园”附近开设了日本第一所汉语学校“仓石中国语讲习会”,后易名并发展成短期大学(相当于大专)的“日中学院”。

“后乐园”这个名词现在无论对东京的日本人还是中国人,都已不是指这个被人淡忘的公园,而是指日中友好会馆伞下、座落在附近的几个对中国友好设施构成了的中日友好发祥地,“日中学院”是其一。

热门外语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日经济交往增加,日本流行起学汉语,现在被广泛相信是继英语之后最热门的外语,东京汉语学校林立,就连英语学校近年也陆续增设汉语班。日本汉语检定协会1981年起也开始了汉语检定制度,每年三次在全国测试,目前年约五万人参加。

文部科学省答复BBC中文网记者的咨询说,政府只统计公立和私立大学外语系数目,到2009年底除英语外,汉语是继法、德、西班牙后的第四多外语系。

石田照代

石田照代是日中学院日间班学生中家庭妇女为主的学生之一。

记者九月走访了日中学院,校长小池敏明也说:“是没确切统计,一般是根据NHK(官方电视台)贩卖外语教材的数量来估计。”

经济还是政治?

日中学院现在是日本最大规模的汉语学校,分作日间班、晚间班、文化班、本科班和日语班五学科,还有派教师到校外为企业等训练汉语的业务。除了日语是招收中国留学生外,其它都是面向日本人。

小池说,近年他们向外派遣教师的业务有显著增长,但其它班的学生数并不尽人意。“当然现在汉语学校多也是一个原因”,他说。

小池向记者展示了1972年至2011年的学生统计图表。令人意外的是,学生人数持续增加的是以家庭妇女为主就读的日间班, 学生从1972年的146人到去年2093人;以打工仔为主的夜间班、专攻汉语的文化班和本科班学生的增减起伏与40年来中日政治关系完全无关,取决于中日经济关系和交往的走势,以及其它意想不到的因素。

例如,2003年中日关系因靖国神社纠纷恶化中,夜间班学生人数达到最高峰,全年1822人。而从日本财务省1972年以来的中日贸易统计表来看,2002年中日贸易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说明经济热与汉语热的关系。

原因各异

小池说,学汉语的理由各种各样,有的只因与中国人交朋友而学。每种班有些特点,例如日间班家庭妇女较多,当然也有小学生和一名94岁的老先生;晚间班最多是打工仔,因工作需要或自己觉得未来需要而来;本科生则多是年青人等。

波形骏太

不到20岁的波形骏太学汉语是因为对中国文化有兴趣。

正说着话,下课时间到了。在日间班学了一年多的石田照代用汉语向BBC记者介绍自己,并努力尝试用汉语回答记者的提问。她说:“很喜欢学外语,因为通过学会外语、和外国人沟通才能真正了解外国人在想什么,她已学过英语、德语、法语、韩语等,有些是自学的,但汉语发音很难,所以来学校学。”她说,学了外语旅游也方便、有趣很多。

记者也在日本网络上看到翻译中文的价格,每400个字3000日元(约38美元),也说明家庭妇女学汉语可能也不失为一种合适的赚钱手段。

在校门外拍了石田的照片,又迎来一拨像冲出羊圈的羊群的青年学生,其中五个男生接受了记者采访,他们都是学了一年多的本科班学生。

中川宜是的母亲是台湾人,荻原健斗的父亲长期驻台湾工作,两人汉语能力明显较流畅,但学汉语的目的却不同。中川是想多门语言,母亲也支持;但荻原就非常明确地说,学汉语是为了将来容易找工作。

而波形骏太、达宫将瑛和中村新3人学汉语是因对中国文化有兴趣等。

记者采访日中学院时,正值中国反日示威期间,但学校内外气氛看来都毫无影响。

BBC中文网记者早已听老一代学汉语的日本人说,中日建交前,在仓石中国语讲习会学汉语时被警察跟踪、调查的遭遇,小池也证实了这段历史。

当记者走出日中学院,看着座落在宁静道路旁的学校和汇入行人的各种年龄、各种身份的汉语学生,觉得现在日本学汉语的成熟环境不仅是因为中日有了40年外交关系,而且是日本已成民主的宽容社会,只要法律容许,任何人有充分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并尊重别人的想法。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