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思林

布思林教授认为,中日双方民族主义“互相提供燃料,造成今天的局面” 。

中日围绕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的争端引起国际关注,作为亚洲乃至世界的两个经济大国,中日争端影响深远。

英国华威大学政治和国际关系教授布思林(Shaun Breslin)认为,钓鱼岛引发民众抗议和中日争执是双方民族主义互相刺激的结果。

他对BBC中文网说,中国的反日情绪长期存在,偶尔会浮出水面,这次是表现最激烈的一次。

布斯林比较说,在2008年北京奥运前的奥运火炬传递中,中国民众示威抗议法国,还呼吁抵制法国超市。“但那仅是针对单一事件的抗议,一旦事情过去,法国也就消失在公众视线外。”

他说,日本则不同,由于历史等原因,日本因素总在公众记忆当中。

布思林教授是中国政治专家,也在著名的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tham House)任职。他说,以一个西方人的观点看,他们最想知道的是:这次抗议针对的仅仅是日本,还是因其它因素导致不满的宣泄?

按键 音频(英语):布思林教授谈中国对日情绪

他说,日本经常会成为中国爱国抗议焦点,但有时候公众对中国社会感到不满的的时候,日本也会成为发泄对象。西方很想知道,这二者之间的实情。

民族主义

布思林教授对BBC中文网说,中国对外的民族主义可以分出三个层次,最高层次就是日本这个居于核心的国家,然后才是美国,最后是台湾。当然台湾被中国当作内政问题。

上述三个层次都能激起中国强烈的民族主义。美国在世界强大的实力及其傲慢往往也会激怒中国人,但相对而言,在公众反对情绪的广度和激烈程度上都不如对日本。

例如这次对日本的抗议活动,中国各地都有抗议活动,而且反日抗议不仅仅局限于在日本使馆外,而是全国范围。

布思林教授认为,这次钓鱼岛之争开始似乎是日本的民族主义行为激起中国民族主义反弹,中国民众表达的抗议情绪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日本民族主义,双方民族主义互相提供燃料,造成今天的局面,这是不健康的。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