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信息构筑起的黑暗丛林之中。谣言装扮成循循善诱的长者、温柔婉约的美人,有时甚至装扮成科学本身,卷着滚滚浓烟将每个人团团包围。一不留神,它们就悄悄潜进我们的头脑,变身为常识的一部分,伺机从内部破坏理性的堡垒。不过,无论谣言装扮得多么巧妙,也总是无法完全隐藏自己的行踪。它们或夸大事实,或歪曲数据,或牵强附会,或以偏概全,有些甚至只是纯粹的臆想。只要掌握科学的工具和方法,用严谨的态度追根溯源,谣言的行藏立即暴露无遗。谣言止于科学。”

  

囤积食盐,有必要吗?

流言: 日本核泄漏会导致海水污染,以后的海盐都不能吃了。剩余的安全食盐有限,大家赶快去超市抢吧。

真相:福岛核泄漏真的会影响中国的食盐供应吗?要解答这个问题,就要弄清楚这次核泄漏对海水的影响究竟有多大。目前,福岛事件还在持续发展中,所以还无法获得准确的数据。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以往核泄漏事故的调查结论,对这次的情况做出一个大致的判断:囤盐真的没有必要。海水受到严重污染的可能性很低,因此不太可能因为核污染而影响海盐生产。此外,我国的盐矿资源丰富,并不依赖于海水产盐。实际情况也是海盐的比重在逐年下降。

延伸阅读:http://www.guokr.com/article/13378/

 

碘酒碘盐海带,全部都是浮云

流言:一句“补碘可以防辐射”,全国各地的加碘盐都卖疯了。还有人称,吃海带可以防核。更有甚者,居然有人劝大家喝碘酒!

真相:关于服用碘来减轻核辐射危害的原理,简单来说,人体吸收的碘有一半左右都储存在甲状腺里。如果人体吸收了含有放射性的碘,在甲状腺里积累,就有可能引发甲状腺癌。而事先一次性摄入大量普通碘,“占据”了甲状腺和人体其它器官,那么放射性的碘就不能被吸收,很快被人体排出去。这样高剂量的碘摄入是可能会引发伤害的,只是和辐射带来的伤害比起来,两害相权取其轻而已。因此碘片该不该吃、吃多长时间,都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减轻辐射所需剂量应该是24小时内一次性服用130毫克碘化钾,相当于99.4毫克的碘元素。加碘盐的含碘量就按最大值30毫克每千克盐来计算,也就是相当于3.3千克盐。这就是说,要达到和服用碘片同样的效果,一个成人必须一次性至少吃下3.3千克盐,也就是六斤六两(儿童减半)。这样一来,碘是补够了,人也齁死了!显然是不行的。所以靠吃加碘盐来防辐射,压根是不可能的!比吃加碘盐更不靠谱的说法是吃海带。根据测量,每千克鲜海带含碘最高量是2.4毫克。用上面提供的数据可以算出:要达到和吃130毫克碘片同样的效果,一个成人必须一次吃下41千克海带!这……这要是不撑死,也得吃得累死!而喝碘酒补碘,可能会出人命。口服100毫升,也就是半杯碘酒,其中的碘单质已经足以致人死亡。

延伸阅读:http://www.guokr.com/article/13380/

 

食物防辐射,严重不靠谱

流言:每到什么公共安全事件发生,万能的“保健品”、“膳食补充剂”或者“健康食品”们总会跳出来“大显身手”。在平时,以防“电脑辐射”“手机辐射”“太阳辐射”为诉求的各种“健康常识”广为流传。而在万众关注日本核电站泄漏的时候,那些“防辐射食品”迅速华丽变身,纷纷具有了“防治”核辐射的功能。

真相:在健康领域,食品成分降低“辐射”对于身体损伤的研究还真是不少,不过一般是针对紫外线、X光这样的辐射,对于核原料放射性还真是不多。有许多食物成分,比如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植物中的多酚化合物甚至多糖等等,有一些初步的动物实验,显示“可能有作用”。只是这些作用一直也没有得到很充分的证实,而且它们本来就是人体需要的常规营养成分——不管能否抗辐射,人体都是需要的,但是吃太多也没有显示出额外的好处来。所以,它们的“抗辐射”功能,也就一直处于“你想它们有,它们就可以有”的状态。这些所谓的“防辐射食品”或许是很好的食物,但在“防辐射”的问题上全都不太靠谱。

延伸阅读:http://www.guokr.com/article/13078/

 

面条可燃,添加剂作祟?

流言: 最近有记者做了实验,在市场上买来面条,浸湿后点燃,湿漉漉的面条,立即燃烧起来,散发出皮毛烧焦的刺鼻味道。这种面条被添加了食用胶、柠檬黄、蓬灰、复合磷酸盐等奇怪的东西,看起来好看,吃起来筋道,但你吃这样一碗面,就等于吃掉一只塑料袋。建议:吃面之前先拿火烧烧看,以免误食塑料袋。

真相: 新浪围脖上这一条不过140字的 “真相”,在一个小时内被转发3000多次。“市场上的面条可燃,相当于塑料袋”,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现在又给了消费者当头一棒。可燃面条,真的这样恐怖么?谣言粉碎机调查员发现,这条微博脱胎于2月23日《大河报》的一条新闻。原报道中没有提到 “塑料”之类的字眼,也并没有暗示这方面的内容。虽然某些塑料能燃烧,但能燃烧的不止是塑料。如果非得在塑料袋和面条之间找出什么共同点,那只能说,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高分子化合物。不同的高分子化合物之间有着千差万别。文中提到的各种添加剂也与“塑料袋”没有任何相关性。可以说,吃面=吃塑料袋这件事纯属造谣。

延伸阅读:http://www.guokr.com/zone/guokrfact_2011/article/8061/

 

车中的瓶装水,并没那么可怕

流言: 【不要喝留放在汽车里的瓶裝水】有位朋友的母亲最近才被诊断出乳腺癌。 医生告诉她︰女性实在不应该喝留放在汽车里的瓶裝水。热能和塑胶瓶子兩者遇在一起就会产生化学物质,而那些将会导致人们罹患乳腺癌。——在此提醒广大女性朋友小心并且千万不要喝留放在车子里头的瓶裝水。

真相: 这则消息其实是翻译自2007年夏天在美国盛传的电子邮件。类似消息的版本很多,有的版本宣称消息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但该校在随后的声明中否认了这一说法。还有的版本提及这是美国流行歌手谢莉•克罗的实例。谢莉•克罗确实在参加一个电视节目是谈到自己和乳腺癌抗争的经历,并提醒人们不要喝加热后的塑料瓶里的水,但是并没有说车中的瓶装水是导致她患上乳腺癌的原因。

当这类邮件在北美流传的时候,国际瓶装水协会(IBWA)和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都发表了相应的声明,解释了瓶装水容器在多种环境条件下都是安全的,至于“放置在高温的汽车中会析出导致乳腺癌或其他疾病的化学物质”的说法并没有根据。

延伸阅读:http://www.guokr.com/zone/guokrfact_2011/article/46877/

 

维生素C与虾不能同吃”?

流言: 台湾,一名女孩突然七孔流血暴毙。经初步验尸,断定为因砒霜中毒而死亡。一名医学院的教授被邀赶来协助破案。他仔细地察看了死者胃中取物后说:“砒霜是在死者腹内产生的。”死者生前每天会服食“维他命C”,晚餐又吃了大量的虾。问题就出在这里!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员通过实验发现,虾等软壳类食物含有大量浓度较高的五钾砷化合物。这种物质食入体内,本身对体并无毒害作用。但在服用维生素C之后,由于化学作用,使原来无毒的五价砷,转变为有毒的三价砷,又称为三氧化二砷,这就是们俗称的砒霜!故中其毒而死者,常是七窍出血。所以;为慎重起见,在服用维生素C期间,应忌食虾类。

真相:砒霜确实是三价砷,维生素C也确实是还原剂,把五价还原成三价也是听起来合理的反应。这个谣言是用低级的化学知识来吓唬人的杰作。虾里的无机砷含量很低,就算是能被维生素C还原得到砒霜,那么微小的量,连中毒反应都不会出现,更别说是“暴毙而死”了。

延伸阅读:http://www.guokr.com/zone/guokrfact_2011/article/3332/

 

吃一口苹果能有多少杀虫剂进嘴

流言: 吃一口苹果,多少杀虫剂进了嘴里?残留农药就像个隐形杀手,它能导致皮肤、眼部、肺部过敏;流产、早产,畸形胎儿;癌细胞突变等。据美国农业部、食品药物管理局在2000~2009年多达5100次的清洗、剥皮检测中,得出了一些具体数据。比如,清洗完一个苹果后,杀虫剂的残留比率竟达到97.8%。

真相: 显然,这是一篇关于农药残留的报道,罗列了农药的危害,引用美国农业部、食品药物管理局的数据来说明形势的严重,“清洗完一个苹果后,杀虫剂的残留比率竟达到97.8%。”客观的说,“农药危害”确实存在,不过离开了剂量谈危害完全没有意义,而清洗后97.8%的残留比率则是完全误解了数据的意思。苹果等蔬菜水果中能够检测到农药残留,但是绝大多数样品中的残留都低于EPA制定的限量标准。富含蔬菜水果的食谱对健康的益处超过农残摄入的风险。学术界以及政府管理部门,依然推荐富含蔬菜水果的多样化食谱。

延伸阅读: http://www.guokr.com/zone/guokrfact_2011/article/76620/

 

催熟的香蕉会导致儿童性早熟吗?

流言: 果农利用一种名叫“乙烯利”的化学药剂将青香蕉催熟,这种物质会导致儿童性早熟。

真相:水果催熟剂乙烯利并不会导致儿童性早熟。乙烯利毒性较低,只要香蕉上残留的乙烯利没有超过国家标准,是不会对人体产生什么影响的。

延伸阅读:http://www.guokr.com/zone/guokrfact_2011/article/26906/

 

用蒜子检测地沟油靠谱吗?

流言: 检测是否地沟油的最简单方法:在炒菜时放一颗剥皮的蒜子,蒜子对于黄曲霉素最敏

感。如果蒜子变红色,就是用地沟油,含有大量黄曲霉素。食油良好的话,蒜子是白色的。把你家里的油放到冰箱里2个小时,如果出现白色的泡沫一样,那就是地沟油。

真相: 黄曲霉毒素来源于黄曲霉,是一种强致癌物质,也是地沟油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之一。这种霉菌可以在很多作物上面生长,花生就是其中之一,如果生产单位存放不当很容易就会长黄曲霉。尽管黄曲霉毒素的威胁由来已久,但用蒜子来检测黄曲霉素却是个新事物。我们在数据库里找不到关于黄曲霉毒素遇大蒜变色的文献报道。如果你在网上查找相关的说法,搜索结果都指向这则流言。而且流言的描述也模棱两可,可以检测出多少含量的黄曲霉毒素,需要加热多久才会出现红色等问题,都没有明确的说法。使这个方法的可信度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地沟油的黄曲霉毒素含量并不一定是超标的,比如,用煎炸老油重新加工制作的地沟油虽然会含有大量多环芳烃和反式脂肪酸等对人有害的物质,但黄曲霉毒素完全有可能合格的,即便蒜子遇上黄曲霉毒素真的会变色,也不具备识别出其他类型地沟油的能力。综上,这是一个不可信、不可靠、不通用的方法,即便蒜子没变色,也不代表油就是安全的。

延伸阅读:http://www.guokr.com/zone/guokrfact_2011/article/73152/

 

膨大增甜剂能让西瓜变炸弹吗?

流言: 江苏镇江百余亩西瓜爆炸,疑与膨大增甜剂有关。

真相: 影响西瓜开裂的因素很多,这牵扯到西瓜的品种、天气情况、肥料情况等诸多因素。但目前常用的“膨大剂”的主要成分是氯吡脲。这是一种通过影响植物体内的细胞分裂素、生长素、乙烯等内源性激素起作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报道,这种膨大剂跟西瓜的水分代谢有关系,也不可能直接促进西瓜吸水,增加西瓜内的压力。如果没有天气、水分以及肥料等条件的综合影响,膨大剂是很难发挥作用的,不用说让西瓜爆炸,就是让西瓜快速长大都是问题。将爆炸元凶的大帽子扣在膨大剂头上有失公允。至于膨大剂的毒性,对于西瓜而言,用30毫克/千克浓度的膨大剂溶液浸泡幼果,40天后瓜皮上的残留量低于0.005毫克/千克,低于我国规定浓度(0.01毫克/千克)。正常使用是不会带来健康危害的。

延伸阅读:http://www.guokr.com/zone/guokrfact_2011/article/33426/

 

 

(果壳网:泛科技主题网站 ,倡导提供负责任、有智趣的泛科技主题内容。本文根据果壳网《2011年十大科技谣言》整理。原文链接:http://www.guokr.com/zone/guokrfact_2011/

 

延伸阅读:《谣言粉碎机》 作者:果壳Guokr.com

本文选入一五一十周刊第75期,周刊下载: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83986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