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蒲崗一處不甚起眼的街口,正是幾十年來鮮有得到公眾關注的衙前圍村:有近六百年歷史,香港市區裡的最後一條原居民圍村。在這條已漸漸喪失生氣的圍村裡,仍有少數村民留守於此。隨著十月十五號這個收地拆村的最後限期逼近,他們之間的共同之處,就是面上那徬徨無助的表情和生活上所面對的苦況。

自六、七十年代起,衙前圍村一直面臨被收回重建。然而直至今天,即使留守村民們都想在獲得賠償後盡快開展新生活,市區重建局卻仍欠他們一個合理公平的交代,令他們只能在困苦與無助中和市建局來一場以自己生活作賭注的持久戰。衙前圍村也就從一條具文化保育價值的村落變成一條折射出種種市區重建及收地問題的村落。

一群中文大學學生在入村親身了解過留守居民面對的困境後,覺得憤怒且無奈,乃組織了衙前圍村居民支援組。我們希望喚起公眾關心及關注,讓村民可以得到公平合理的對待,有尊嚴地離開幾十年來的居住地。

難以想像的是,這些村民每日面對的竟是極為卑劣的收地手段。

隨時搞出人命的清拆方法
衙前圍村的一大特色,便是她的「圍」不是指村外的圍牆,而是村內單位以獨特的整體結構,相互依靠及依賴而圍成一圈。然而市建局居然無視圍村的整體建築結構問題,在影響未撤走之居民的情況下仍對其隔壁單位進行清拆。例如當局早前在無通知留守居民的情況下將隔鄰單位連同其石綿瓦拆毀。此舉使留守居民的單位失去防水及排水系統的保護,房屋牆壁快速損耗,竟致黃土處處,影響結構安全,危機頓生。

令人生疑的是,這樣的手段居然不是個別例子。村裡面獨立而無倚靠的單位完全未被拆卸,反而當局的行動集中在會影響鄰屋結構的單位。這樣似乎有動機的清拆次序,只能令人更加懷疑市建局的做法是想令村民活在生命堪虞的恐懼中,使他們草草接受賠償,早早離開。

低俗卑劣的小手段
市建局在拆卸已收回之單位後居然未有正當地善後,令人懷疑當局想刻意逼走留守居民。例如工人在已拆毀之單位中留下了大堆垃圾,甚至在離民居不足三米處放置大批具有危險性、需要領取專業牌照的燒焊用具。這些單位更被上鎖,令留守居民無法清理垃圾而使村內害蟲鼠輩群生,燒焊用具更教村民提心吊膽。

另外,市建局的其他舉動又似係惡意影響居民生活的手段,旨在使村民們在惡劣環境下早早投降。例如,在留守居民屋前放置大量工字鐵,癱瘓通道,甚至使村內長者寸步難行。又或如將村民之屋外水掣以整修鄰屋為名,以鐵板圍起,使村民無水可用。種種行動完全漠視留守村民,是巧合,還是別有用心?

封閉且不合理的遊說

市建局向已撤離的居民強調保密,命令其不得向留守村民提供收購價的任何資訊。另外,局方在未有提供開價原因的情況下對留守居民的相類單位開出相差幾十倍之價錢(最低甚至只有三萬左右)。非但如此,市建局對「樓換樓」的細節一概未予公開,絕大多數過往試圖樓換樓的村民都直接被告知不合資格,斷然拒絕。以上提及的種種情況顯示談判過程中全無透明度可言,令留守居民在嚴重缺乏資訊的情況下不敢貿然與局方談判甚至簽字離村。

除卻這些封閉的談判機制外,市建局對居民的遊說方法亦毫不合理。例如市建局以過往曾與前居民討論賠償問題為由,拒絕向留守居民或入村年資不長的村民提供更多資料。市建區更加拒絕與留守村民就事態發展再作討論。更甚者,市建當局不時以即時簽署文件或掛號信形式逼迫村民就範,沒有法律知識而且沒有足夠準備的村民隨時大意而在不合理的賠償下簽字離開。

混亂且誤導村民的內部行政
市建局作為主要負責部門理應對事態有全面了解及認識。然而當局內部文件混亂,甚至誤導村民而令村民成為業權問題下的炮灰。例如在二零零八年市建局發出的信件中,曾提到某單位由一村民所擁有,但在二零一一年憲報中卻未見提及該單位之業主。誰知到二零一二年市建當局再發出信件收地時,局方始指單位實由某銀行持有,該位在二零零八年被指擁有業權的居民將不獲賠償。就這樣,該位村民在完全不知道原來業權根本不屬於自己,有租無處交的無奈情況下,眼巴巴看著自己幾十年來生活的單位在不獲通知不獲賠償的單位下被直接搗毀。又,有入村僅幾年的村民毀失有關收地的市建局文件,但市建局居然以局方沒有保留單位資料為由,強指該位村民只係剛剛入住,並以此為由提出更不合理之賠償。

收地問題的悲劇性重演
在這條即將被高樓大廈取代的舊圍村中,我們看到的不單是一個個小人物為自己的生活尊嚴而掙扎的故事,更看出了一次又一次重演著的收地悲劇。村民們被誤導、被無視、被騷擾。不作通知的游擊戰術令村民每日生活在恐懼和擔憂之中、不肯談判的市建當局令村民要在無理賠償和生活壓力之間選擇、不被正視的村民們只能在唉聲嘆氣中努力堅持。

衙前圍村的發展問題之中,雖然勉強解決了文化保育和市區發展的爭端,但要令一班居民獲得應有尊重與合理賠償的訴求似乎亦未能解決。

在衙前圍村最後的歲月裡,你願意向村民伸出援手,向他們提供哪怕是最簡單的一聲關懷問候嗎?你願意和我們一起向村民們提供幫助,讓他們走出圍村後還能過上新生活嗎?

其他連結:
衙前圍村居民支援組
麥馬高:衙前圍村的最後時光?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