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連結

雍正七年,即一七二九年,雍正皇帝為處理征討準噶爾的緊急軍務,於隆宗門內設立軍需房,選官員中縝密者入值,後改稱軍機處。軍機處本來就是一個臨時設立的機構,故此沒有官僚體制嚴謹、重視程序的特徵,極為適合雍正皇帝實行君主獨裁統治的意願。故此,在對準噶爾戰事完結後,非但未有將軍機處撤銷,反而進一步擴大軍機處的權力,使其漸將議政王大臣會議、內閣等法制上的最高權力機關架空,成為最主要的政治核心。

清代的軍機處由於在本質上並非行政機關,是一個沒有完整決策權,而且是有官無吏的特殊部門。軍機處並無如內閣和六部般的法制上的地位,一切皆只能承旨而行,並無制約君權的作用。加上全國文武官員人事任免皆由軍機大臣開列名單,請旨決斷,使皇帝得以掌握大權,造就清朝一代的君主獨裁專政局面。國學大師錢穆先生認為軍機處的設置,並不可以稱為制度,因為「這是純粹出於私心的,而私心則決不能形成出制度」。

振英元年,即二○一二年,特首梁振英要求增設一個中央政策組全職顧問職位,擴大現時中策組的職能,負責監察民意和媒體輿論工作,並加強中策組在人事安排上的功能。梁振英上台後任命的中策組首席顧問邵善波更說,要改變現有中策組的職能,擴大新媒體輿論工作,對反對聲音發動輿論戰,改變政府所謂「捱打」的局面。此外,梁振英早前更下令政府委任公職前須通知中策組全職顧問高靜芝,就連各政策局負責物色人才的職能亦被高所涉及。中策組會否由台後的研究機構逐漸走到台前,使政府各政策局的原有權力被架空,令人憂慮。

中策組的功能和價值,是為政府高層提供一些超出他們認知範圍的資訊,使高層能聆聽不同意見,從而讓他們能夠把握全局,從不同角度審時度勢,為管治與施政作出最明智的抉擇。但梁振英卻意圖將中策組變成他個人的統治工具,利用中策組去監察輿論、製造輿論,甚至是架空政策局的原有權力!政策局本身有如清代的內閣和六部,是有規章、有法定權力的政府部門,能對特首起一定的制約作用。但中策組的性質則有如清代的軍機處,只是一個無實際行政權力的所謂智囊機構。

當中策組的職能和權力進一步擴張,只會變成現代的軍機處,成為特首避開現有規章制度、獨攬大權、專權獨斷的工具。如此的安排,絕對不是健康的管治制度,因為「這是純粹出於私心的,而私心則決不能形成出制度」。

*原刊於2012年11月24日《蘋果日報》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