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可上网查询区域规划及项目环保报告,可申请旁听环保咨询会议,还能提出司法复核。”

 

“邻避”现象(NIMBY )即“别建在我家后院”(Not in my backyard)的缩写,指的是当政府推行某些对整个社会来说是必要的政策或公共设施时,但该政策或设施的目标实施地却强烈反对,这些不受欢迎的设施常常包括核电厂、垃圾处理场、监狱、传染病院等等。近年来由于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剧,曾经只在社会学课本上出现的名词频频进入大众视线里,它代表着普通居民对政府或者企业规划的反抗,希望用行动保护自身的生活区域,让不受欢迎的公共或工业设施远离自家社区。而在城市化进程远超内地的香港,邻避运动本世纪初就已发生,当一个完全现代化的尊重私权的城市遇上恰恰因为城市现代化而产生的维护私权运动,它的反应又是如何?

 

邻避事件中咨询委员会成为力图解决冲突的第三方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陈健民对10多年前发生在丽晶花园的邻避事件依旧有印象:“当时我作为咨询委员会的一员参与过调停居民。”而当时不过10来岁、现已就职于媒体的B en对闹得满城风雨的丽晶花园事件也难以忘怀,“那时传媒几乎日日追踪”。

丽晶花园这个1984年开始发售、曾是香港规模最大的小区,是香港政府居者有其屋计划中的一环,居民们流动性不强,大多数人把这里当成最后的家。在居民们住了10年后,他们发现政府在公共区域建立的九龙湾健康中心还有艾滋病治疗服务,对艾滋病并不了解的居民们开始反抗这一健康中心的兴建,谁也没想到如此的争议持续近6年。

从1995年到1999年,丽晶花园的居民们持续反对,但依旧没能阻止九龙湾健康中心兴建,这样的抗争也没有随着医院的兴建完工而结束,居民们依旧时不时组织在一起表达诉求,而医院门口更是长期有居民驻守去呐喊。最开始当陈健民作为九龙湾健康中心所邀请的咨询委员会成员之一来到丽晶花园,也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一开始我们想参与居民大会了解更多的情况,都会被居民从屋子里赶出来。”包括陈健民在内的咨询委员会,除了他以学者身份参与,还有朱耀明牧师、律师及政府政务处的官员,医院代表和当地老人院的代表,甚至有两个诉求迥异的居民代表。“他们两个人一个是态度激烈地反对建立健康中心,另外一个则态度温和得多,刚开始和居民沟通都需要居民代表的协助。”

这样一个由各方人士组成的咨询委员会成为了政府与居民冲突之间的第三方,“我们的身份还是相对独立的,所以居民在后期也允许我们在居民大会上对话”。陈健民联合朱耀明等人不断地向居民宣传着艾滋病并不会在普通的社交中传播,“我是带着同情当地居民的心理参与这个咨询委员会的,因为他们的抗议不是简单的自私行为而只是对艾滋病不了解”。

陈健民注意到传媒对居民态度上的变化,“前期会有不少传媒对居民表示理解,但慢慢地有部分传媒开始用自私等字样形容居民”。对这种不受欢迎设施的抗拒,他理解的同时更指出自私固然是发生邻避的重要因素,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社会对艾滋病根深蒂固的错误印象,让更多的丽晶花园居民疑惑的是:“为什么建一座治疗艾滋病医院的事前期如此低调?”

 

环保署网站可公开查询部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0多年前的发问到现在还让陈健民深思,“区域规划的公示是否能让居民清晰了解依旧值得关注”。香港还未像美国那样有分区政策法律去指引,“诸如电厂、焚化炉等设施城市还是需要的,但建在哪里呢?是否需要公平些分布在各个区域”?

尽管九龙湾健康社区的规划早就公示,也告知了相关民意代表,“也许是当地民意代表及区议员不够敏感,居民平时不怎么关注这样的规划,导致了邻避”。居民后来选择了新的区议员,“值得强调的是最终居民能接受健康中心的存在,还是因为环保报告的确能说明医院对居民的健康无影响”。

被誉为香港环评之父(环评即环境影响评价的简称)的香港大学地理系副教授吴祖南强调,环评的公开透明是避免邻避的重要前提,“现在可以上香港环保署的网站看见不少项目的环评”。香港环境咨询委员会还在每个项目上马前,代表公众对环评提出咨询意见,从1994年就加入该委员会担任了15年理事的吴祖南就说自己专门负责提出问题。

可以和政府直接对话的环境咨询委员会努力保持着自己的独立,这显然是解决邻避争端的重要前提。“我这么多年没从委员会拿过一分工资,这样才能让公众了解到公信力。”委员会成员来自于香港最有名望的四大环保公益组织,如地球之友、长春社等,也包括工商界及学界代表。委员会还有专门的环保评估小组,“一般情况下只有通过我们的审核,一个大型项目才能拿到环境许可证,才能真正开工,我们一直坚持的是我们不是发展的工具”。

他对内地邻避事件也有闻,“更多的在于公众对环评报告本身的不了解及不信任”。但现在香港环保报告的真实无需怀疑,“大部分环评机构都很在乎自己的资质,如果它为了一个项目而作假,会影响自身的国际声誉”。

 

只要提前申请,居民可以旁听环保咨询会议

 

更多时候,咨询委员会要做的是根据环评报告指出它未考虑到的地方,而普通公众甚至能申请旁听咨询委员会与项目提起人的会谈,“民众可以提前在环保署的网站上查阅环评报告,也可以来旁听会议,每次会议环保署网站都会提前5天公布,有兴趣者只要提供姓名联系方式等申请即可,如果他对此有疑惑,可以来信指出也可以提出司法复核”。

但吴祖南和陈健民也强调,现在第三方委员会已经不能满足港人,它对解决邻避的影响力也在减弱:“以前香港的环保团体只有4个,现在可能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第三方委员会能否代表所有人?它能否为相关公众发声已经成为争论。”

陈健民最终调解成功丽晶花园居民,更多源于居民对艾滋病人使用歧视性语言遭到平机会调查,构成违法行为,“我也努力宣传艾滋病其实并不会随意感染他人,而且也会让居民亲身去医院内感受良好服务,提出医院在采购物资甚至聘请人员时多考虑本地资源”。

而吴祖南在考察法国和台湾等不受欢迎措施时也了解到维持利益平衡也许是解决邻避的重要手段,“比如在屯门建了那么多电站,那么不妨给屯门人一些电费优惠或者多点工作机会”?

吴祖南和陈健民的共识是,政府规划和环保报告的公开透明是避免邻避的最好方法,用司法复核的方法指出政府京港澳大桥的环保报告问题,最终迫使大桥停工的66岁香港老太或许是香港邻避问题上最强硬的人物。“我不觉得邻避运动有什么问题,当居民不了解一个项目的时候,他们的抗拒其实更是理智。”陈健民如是表示。

 

香港邻避事件索引

2010年   香港老太就珠港澳大桥申请司法复核

66岁老太太朱绮华就港珠澳大桥香港段两份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向法院申请司法复核,称该报告未评估在空气质量指标中未提及的污染物,要求推翻特区政府批出的环境许可证。2011年4月,香港高等法院裁定香港环保署2009年完成的环保报告无效。

2009年   正生书院欲迁入梅窝 遭当地居民抗议

协助青少年戒毒的正生书院在当年欲迁往梅窝时,遭到当地居民强烈反对,有居民用过激语言侮辱正生书院学生。尽管当时事件受到传媒关注,并引发公众对正生书院的同情,但最终正生书院还是只得在旧址大屿山芝麻湾附近扩建。因为临时宿舍仅5年使用寿命,正生书院当时希望最终能迁入梅窝。

2008年底 屯门居民大力反对在屯门曾咀兴建焚化炉

特区政府曾在2008年1月表示可能会在大屿山石鼓洲和屯门曾咀同时修建超级焚化炉,但消息刚一公布即遭到屯门居民激烈反对,并表示屯门不受欢迎措施众多,经过3年多环保区议会讨论,2011年环境局长邱胜华表示暂时只在大屿山石鼓洲修建焚化炉。

(田恬、赵崇强、赵炎雄,《南方都市报》记者。

   原文链接:http://gcontent.oeeee.com/3/14/31482ea3105f2635/Blog/007/33ace7.html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