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张雄 实习生 麻晓天 发自:河南郑州


10月30日,赵正军站在郑州市二七商圈的环形天桥上。郑州各大商圈、商业区是赵正军经常“光顾”的地方 (周言/图)

赵正军觉得自己活得名正言顺,但他并不能满意仅仅“盈利”。很快他开始变为一个给各种行政部门“找麻烦的人”。自2006年开始,他相继提起了四百余件行政诉讼和八百余件行政复议,每件都与政府信息公开有关

10月19日,忙完诉讼的赵正军回到家,收到来自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邮件。“很意外,很感动,很开心。”他用一种小心翼翼的得奖感言式口吻,“几乎彻夜难眠。”

今年1月,赵正军向卫生部提出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公开生乳新国标制定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编写的会议纪要”。1月20日,卫生部拒绝了赵正军的申请;2月16日,赵正军将卫生部诉至法院。10月17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认为,卫生部不予公开的理由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判令其在法定期限内重新答复赵正军的申请。

这一天他已等了很久。“我做过这么多诉讼,有时一天就要收好几个判决。胜与败经历太多了。”他说自己每年发起的诉讼在一百多起,复议则是三百多起,“但这次,真的特别激动。”那晚他一个人咯咯笑了好几次,惹得妻子嗔骂:“神经病!”

月入过万的“无业”者

生于1973年的赵正军即将步入不惑之年。身份证显示他是河南省巩义市的一位农村居民,各种文书表格上他的职业栏都填“无业”。但他是个忙人,空闲时间都在郑州市的法院和工商、行政、质检等部门间行走。他没有业余爱好,回到家里就在网上忙着各种研究,以及准备新的诉讼材料。他说自己闲不下来,最近已经感冒四十多天也没空去医院看看。

虽然“无业”,他却衣着得体入时,在距离老家几十公里外的省城过着月入过万的中产生活。

他是“职业打假人”。每个月一家三口的收入都来自他十次购物——由此产生的赔偿。他溜进一家超市,不出一小时推出一筐食品,结账走人。接下来商场就等着工商部门通知,因为消费者赵正军已经拿着这堆食品及一份详细标注每件商品标签违规之处的清单来举报。

“这事对我来说特别容易,因为我掌握的标准比他们多。像矿泉水有些没标注配料,一些食品没标注食品添加剂的通用名称等等,我走马观花一看就看得出来。”

在接下来的调解中,赵正军一般能拿到6-7倍金额的赔偿。“并不是每次都能拿到赔偿,也有失手时。但食品本身价值也不高,赢了输了也无所谓。”正因如此,他并不像一些专买大宗电器的打假者,那样意味着获赔风险的急遽提升。

“要是处理不了咋办,那不是砸手里了?而且我不希望让他们(商家)损失太多,”他慢条斯理的讲述有种诙谐感,“目的是为了给他们提个醒,让他把问题改正过来就可以了。”

这样的购物大约每月十次。但这从来不需要专门的时间,都是他在各种奔波忙碌的空隙里,见缝插针完成。从33岁那年开始,他就以这样的方式养活自己。

赵正军显然对自己的身份未获社会认同不甚满意,因为“多数人还是觉得我不务正业”。而知名打假人王海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坦言,打假就是个生财的职业。“民间打假是制度设计给全体公民增加的一项福利,打假动机的功利性并不抵消结果的公益性。他的收入越好,就会带动更多的人做,所以它就必须是一个盈利的事情。”

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马骋也持类似观点,“我认为他并不高尚,但他并不卑鄙。这样的人我认为越多越好,为什么?因为政府把监管这一块基本放弃了。如果政府监管有力,王海、赵正军这样的人早就失业了。”

赵正军也觉得自己活得名正言顺,但他并不满足于仅仅“盈利”。很快他开始变成一个给各种行政部门“找麻烦的人”。自2006年开始,他相继提起了四百余件行政诉讼和八百余件行政复议,每件都与政府信息公开有关。

“因为行政诉讼中法院受到的干扰很多,胜率很低。”他说,“郑州市对外宣称的只有30%,但我能赢50%-60%。”令人惊奇的是,赵正军打官司从来不带律师。从起诉书起草到庭上辩护都是他一人包办。“请不起啊,你看我打了多少官司。”

初中毕业的赵正军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在经历最初两年的屡战屡败之后,他开始驾轻就熟。他行事低调,为人谦恭有礼。不过当受到“聪明”的夸奖时,他会不否认地呵呵一笑,“勤能补拙嘛。”

不知疲倦的玩牌者

赵正军出生于郑州下辖的巩义市的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他对人生的想法是“写点东西”,在十几岁过早结束学业后,与周围的人一样开始打工、做生意。他开过饭馆和房产中介公司,有着商人的精明和勤奋。2004年,某电信公司在郑州市范围内对用户强制收取每月5元的信息费。他直接找到省发改委投诉。

“为什么不是找电信公司?”

“找他们的话结果不就是把我的钱退了吗?但是找主管部门就不光是给你一个人退了。”他说。省发改委没有处理,他便将两家单位一起告上法庭。

他败诉了。但是因为媒体对此案的报道,电信公司取消并退还了所有用户这笔信息费。这让他很受触动,“感觉自己利益得到保障,也给其他人做了贡献。”

与多数职业打假人不同的是,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与公共利益相关的行政诉讼和复议上。他说后者给他带来的成就感,远超过那些轻松的赔偿所得。

2006年,赵正军来郑州市打工,也开始了他的“疯狂”投诉历程。对法律的不熟悉让他碰了不少钉子。“很多问题不知道核心所在,也不知道如何走程序。起诉了就是败诉,上诉还是败诉。当时感觉很艰难,很灰心。”

工商部门的态度也让他沮丧。“比现在差远了。一般投诉是没下文,顶多偶尔给你打个电话,告诉我他们已经处理了。”

他在以自己的努力来对抗这种挫败。2007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出台,这成为他扭转困局的福音。

2008年1月,河南省高院做出了一个省政府败诉的判决。这是一件肇始于赵正军起诉省工商局收取工商查询费违法的行政诉讼,他不依不饶地打了两年。胜诉的结果是,河南在全国率先取消了这项收费。这对赵正军是极大的鼓舞,“从那时候开始就有信心和干劲了。”

省政府败诉在我国审判史上并不多见,何况胜诉方是一位农民。领判决书的时候,赵正军跟一个朋友说:

如果有人愿意出几万块钱和拿到这样的判决两个让我选择,我还是会选择这个判决。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在行政诉讼中拿到了这么重的判决,我之前倾注的心血,从省工商局复议到省发改委,再复议到国家发改委,然后又复议到省政府,前前后后一年多,这个时候判决对你行为支持的意义是没有办法用金钱衡量的。

但在那之后,赵正军一般二审过后就不再往前推进。他是个有韧性的人,但并不执着,而且他不希望给人留下纠缠的印象。“到二审如果还判我输,一般都是因为有些平衡因素。总不能都让我赢吧。”

“赵正军做的事情,对于督促政府依法行政、减少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个很好的努力。不过我觉得,他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再一次揭示中国的消费者没有办法在立法过程,还有市场监督方面,有效地行使话语权。”王海赞许赵正军的作为,但称这“只是第一步”,“和谐社会需要的是组织对组织的博弈方式,经营者和消费者应该透过各自的利益代言人组织(比如商会、消费者组织)在立法层面、市场监督层面进行博弈。“

至少到现在,赵正军仍饶有兴致地享受着他的游戏,胜诉卫生部更像是一枚勋章让他充满荣耀。他是个温和而不知疲倦的玩牌者,凭靠对规则的熟稔赢下6成牌局,这让他心满意足。遇上耍赖的不守规矩者,他顶多皱皱眉头,训斥两句便不再纠结。下一步,他准备成立自己的工作室,让关注的领域从食品扩展到更多行业。

对话赵正军

人物周刊:你这么聪明又勤劳,为什么不做大生意?

赵正军:我感觉做生意除了赚钱就没其他意义了。我现在这样能获取利益之外,对市场净化和法制建设产生的积极的意义,这是我看重的。我也没那么高尚,要我天天饿肚子,我肯定不会去干的啊。我这就像是做生意的过程中,又产生了其他的作用。也不是我一投诉就赔我啊,有时候在复议中赔的,有时候在诉讼中赔的,这些都是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和效果。行政诉讼挺能激发我情绪,我特别喜欢这一块的业务知识。民事案件就很没意思。

人物周刊:商场对你有防范或者抵制措施么?

赵正军:基本上郑州大商场都知道我,我去了正常消费,没什么防范。有一次正好见到店长助理,特别热情:“赵哥,什么时间来啦?”我结账时候,店长什么的都过来了。他们瞅着我东西问:“有啥问题啊?”我说:“没啥问题。”他就拿起一样:这个,不用买了吧,我们准备马上下架的,一连挑了几个。我就说剩下的可以买了吧。

其实郑州这块还不错。上次我去丹尼斯,有可能店员在电视上看到过我,因为我看那个人眼光比较异样。过一会主管过来了:来了也不吭声啊?我说我还没买完呢。他看了看说,我给你结账吧。买了东西出去,他又说我请你吃饭吧。喝了点咖啡,我说,我现在就跟你讲这些东西。一件件跟他讲有什么样的问题。

人物周刊:工商所是不是特烦你?

赵正军:还真不是,经常有行政机关邀请我给他们上课。我说交流可以,上课就不要了。我们经常小范围里对一些法律问题有探讨。包括执法时候商家会申辩,他们拿不准的,会过来找我。

人物周刊:但是对这些法律法规的掌握不是他们分内之事吗?

赵正军:这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现状了。比如说工商机关,他们的执法任务比较重,除了食品之外,还面临广告、产品质量等等那么多方面,而我就是食品这一块,我无非就是比他们看得多一些。另外呢,我们现在执法队伍,有一些人员老化,需要更新,这是现实存在的问题,不能仅仅说他们不称职。

人物周刊:你怎么这么能理解他们呢?

赵正军:我天天跟他们打交道啊。他们还容易背黑锅,质监部门后面发个文,你跑腿吧,出问题它就躲一边了。所以我特别理解工商部门,很辛苦。

人物周刊:你不觉得工商部门本来是不应该存在的一个部门吗?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在遇到消费纠纷时应该用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消费者权益,而不是加强工商局的执法。

赵正军:我当然也愿意看到那一天,消费者直接去法院,把商家告到倾家荡产。但我们现在法律设置就是这么一个现状。你知道我们中国是个人情社会,让工商部门主动去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也不现实。

人物周刊:当你给工商局普法的时候,不会觉得,这事情本身很荒谬吗?

赵正军:我只是在消费者的领域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更高的,我做不到。

人物周刊:我觉得有一点很好,就是你很好地利用了现有的规则,把它琢磨透了,还能赢60%。这很不容易,毕竟知易行难。

赵正军:谢谢谢谢。再聊个事,你看对你有没有帮助。去年我写了个2010年度报告,把一年来的诉讼和复议做了个分析。找了几个典型案件,剖析败诉原因,哪些是证据问题,哪些是程序问题。然后给省级市级的各部门都寄过去一份,我希望通过案件他们能结合自己的执法实际,来达到对法律的正确理解。当时河南省质监局很重视,说写得真好,电子版转发到官网,全局都学习。我感觉这就是对我工作的认可。因为判决胜诉,还有这么多的鼓励支持,我为什么要停下来不做呢?

人物周刊:他们有没有想把你吸纳进体制内?

赵正军:这个倒没有,目前还做不到,我也不会去。两年前,接到过省级一个部门义务监督检查的聘请,后来就不再接受了。你感觉是他们聘请的监督员,好像情理上很难再去诉讼政府部门吧,束手束脚了嘛。

 

原文:点击


© 壳子人 for 新闻理想档案馆, 2012/11/14. |Permalink |光荣之路
Post tags: 南方人物周刊

New:!我们建立了OMM人人公共主页!欢迎关注! | OMM通讯社@新浪微博 | OhMyMedia@Twitter | OMM通讯社@腾讯微博 | OMM通讯社@网易微博
加入我们,OMM通讯社志愿者招募!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