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拒出环球社论未果,南周正常出刊

 

综述

7号晚接到宣传部命令后,各大网媒都开始转载环球的社论,网易、腾讯等门户转载时将那句“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标红且加粗。

依旧有左右两派的市民驻守广州大道中289号大院门口表达意见,但真正左右事件走向的已经是南周和宣传部门的谈判。路透社报道称广东省省委书记胡春华亲自斡旋调解僵局。

正当此事渐入尾声时,《新京报》却突然成为关注焦点。作为宣传部点名要求转载《环球时报》社论的媒体,《新京报》和《潇湘晨报》在8号出街的报纸中并未刊登这则社评。然而8号深夜微博上爆出《新京报》承受巨大压力的消息,编辑、记者纷纷赶去报社,面对宣传部发出的“若不刊登就地解散”的威胁,对峙之后最终被迫转载。第二天出版的《新京报》A20版下角出现了《环球时报》社评。《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刊出的《<新京报>周二晚间究竟发生了什么》通过采访当事记者还原了之前一晚的事情。《新京报》则在头版刊出《南方的粥》,“据说今年是近几十年最冷的一个冬天,环球同此凉热,从南到北,如同一个人,从头冷到脚心。最难将息之夜,有什么食物能送来一点温暖的慰藉?”。

 

1月10号,在新年特刊出刊一周后,2013年第2期《南方周末》准时面世。头版标题为“那么多的爱,那么少的钱”。报纸内容未对此次事件做出回应,南周编辑部也没再发出关于此事的任何声明。有读者注意到,这期32个版的报纸刊出了6个图片版。

事件至此告一段落。

 

 

4-1    各大网媒标红加粗“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4-2    路透社:胡春华亲自调解《南方周末》僵局

路透社引述接近中共广东省委的人士透露,胡春华亲自介入目前的僵局,提供解决方案。

 

根据这一方案,报社员工结束罢工,恢复正常工作,本周报纸照常出版;不搞秋后算账。

路透社的报道认为,这可能是中国媒体自由的一个令人鼓舞的信号。

 

早些时候,《南方周末》的部分采编人员举行罢工,抗议该报呼吁宪政改革的新年献辞被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审查后遭到撤稿,而换成广东省委宣传部长庹震冒其名义发表赞扬党的成就的新年献辞。

 

这一事件在中国引起巨大民意风波,这一事件的走向被看成是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对待改革的试金石。

 

调解方案

 

路透社引述这位接近中共广东省委的人士透露说:“胡春华亲自介入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显示他有胆量和能力解决复杂的问题,他在个人形象上得分。此外,他也借此传达了相对开放的信息。”报道称,无法立即证实胡春华介入导致同《南方周末》员工达成协议的情况,而后者可能因为协议规定无法立即表态。

 

但接近《南方周末》的两个消息渠道都说,记者们把这个看作是《南方周末》新闻工作者的胜利。

 

“官员去职”

 

上述的三个消息来源都向路透社证实,根据有关协议,《南方周末》主编黄灿将被解职。

 

接近广东省委人士还透露说,胡春华还暗示,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庹震也将下台,但为了官方的面子,不会让他立即离职。

 

消息说,《南方周末》的采编人员将返回工作岗位,周报也将在周四按时出版。

 

早些时候,大约十几名中国当局的支持者星期二(1月8日)来到《南方周末》总部外,表示要为党说话。他们和反对官方控制《南方周末》的示威者进行了对立性抗议。广东警方没有干预双方的抗议,但制止了双方的冲突。

 

4-3《新京报》现场

 

 

4-4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新京报》周二晚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中国宣传部门官员与中国最大胆直言的报纸之一《南方周末》的记者之间因审查而发生的冲突引发广泛关注,冲突的影响已经波及《南方周末》的姐妹报纸《新京报》 (Beijing News)。周二晚间,围绕转载一篇严厉批评《南方周末》的社评一事,《新京报》在与有关部门的戏剧性对峙中失利。

 

《新京报》社长戴自更和总编王跃春称,若有关部门坚持该报转发带民族主义倾向的国有报纸《环球时报》(Global Times)的一篇社评,他们将辞职。《环球时报》的这篇社评称,那些公开支持《南方周末》编辑的人得到了境外人权活动人士的积极支持。

 

《南方周末》和《新京报》都是总部位于广州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Southern Media Group)发行的。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记者中不断扩散的不满刺激了中国主张言论自由的人士,这一事件被普遍视为是对中国新领导人习近平在媒体限制问题上面临的重大考验。以下为参与了周二晚间对峙的《新京报》记者的讲述(经过编辑):

 

我也知道我们对其他媒体讲话有具体要求,不能随便讲,但昨晚我们有太多绝望,对新闻管制的事情,我觉得我想当个见证者,应该让大家都知道这个情况。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昨晚八点半左右,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严力强到我们报社,在四楼的会议室,找人谈话聊天,那时候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这是跟《环球时报》的社论有关系。

 

后来,到了11点半多,我们领导说,我们今天要快点签版,争取在12点半前签完,迟到一分钟,都有可能变成耻辱。当时我们还不明白这话什么意思。

 

这时,四楼会议室里的北京市委宣传部领导还没走,我们报社的高层领导们都在跟他们开会,他们在交涉关于是否刊登《环球时报》社论的事情。宣传部的领导态度很明确,9号一定要登这个社论。我们报纸和《潇湘晨报》是被点名必须要登的。

 

这个会谈持续了很久,至少两个多小时。我们的记者编辑签版了之后,都在远处看着,透过会议室的玻璃门关注事情的发展。

 

我们听说严力强代表的是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鲁炜,而鲁炜受到的是更高层次领导的压力。当时我们新京报主要领导的意见是不登,所以情况很剑拔弩张。

 

我们听说戴社长和王跃春总编都表示,如果登了,他们就辞职。

 

12点多的时候,一线的采编人员听说了消息之后都纷纷从家里回到报社,关注事情的发展。

 

其实昨天大家都很高兴很骄傲我们的领导决定不登(《环球时报》的社论)。我们以为,只要再坚持几个小时,这事情就过去了。

 

但事实上,我们后来感觉到,压力真的非常大,据说领导在等消息。他们的条件是,不管发多大,哪怕只是一坨,也要发。

 

戴社长和其他领导看到我们的记者编辑都从家里赶过来了,就把我们叫到一个会议室里,他问我们的意见。大家都说反对刊登。我们也讨论了,如果不登,对报纸和我们来说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我们报纸有可能就不能出了,据了解情况的同事说,上面是做得出这样的事情的。大家听到这里,都沉默了。 (开始啜泣)

 

到了1点半的时候,版被送到印刷厂去了,但印刷厂被通知要暂停印刷。

 

我不认为这是妥协,我们做了我们能做的 。(哭泣)

 

至于戴社长是否已辞职的问题,我个人无法代表戴社长,但他和王总编在跟我们谈话的时候都谈到了辞职的事情,而且根据另外一个参会的高层,戴社长和王总编都在宣传领导面前口头说过要辞职的话。但接下来,报纸的高层究竟怎么变动,我们现在谁都不知道。

 

我们一直在会议室外面关注,可以看到领导们的脸色都很阴暗,现场气氛非常紧张。我们为什么不登这个《环球时报》评论的原因是,这个所谓的评论根本不符合逻辑,不符合良心,也不符合我们新京报一贯的风格。

 

本来《南方周末》的事情其实跟我们报纸没有太大关系,就因为我们拒绝刊登这个评论《南方周末》事件的评论文章,我们就要如此蒙难,我们真的无法理解。新京报每天接受的禁令、检查和打压难道还不够多么? 现在看来,他们弄死一个报社就跟弄死一只蚂蚁那么简单。

 

记者请北京市委宣传部就《新京报》记者的讲述置评,该机构让“中国实时报”栏目将所有问题向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提问。记者致电新闻办公室,该机构说,已经与有关部门核实过情况,没有发生这样的情况。新闻办公室的一位员工在电话中说,戴自更工作正常,他昨天上夜班,所以今天在家休息。记者无法联系到戴自更和王跃春。

 

 

 

 

4-5    《新京报》:南方的粥

 

一碗热滚滚的砂锅粥,来自南方大地,刚端上桌时,粥还在里面翻滚,它似乎也有一颗勇敢的心,在寒冷的夜里,张嘴都是白气,尘世折腾,惟有温暖与这碗粥不可辜负。

据说今年是近几十年最冷的一个冬天,环球同此凉热,从南到北,如同一个人,从头冷到脚心。最难将息之夜,有什么食物能送来一点温暖的慰藉?

 

反正我最先想到的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粥,最好是南方的砂锅粥。

 

粥有南北之别,北方喝粥多半简单朴素,花样不多,最典型的是腊八粥,再过些天都能在满大街小巷吃到了。腊八粥讲究原料多种多样,按照作家阿城的说法:“入冬后北方蔬果稀少,人体内维生素取之不易,遂将杂粮豆类混煮,取得最大程度的多种维生素。”

 

而到了南方,粥的品种顿时花样繁多起来,只在广东,就有广东粥和潮汕粥的区别。广州最典型的粥是艇仔粥,在北京的不少粤菜餐馆里也常见。其实艇仔粥起源于荔湾,旧时有不少人在这玩,坐着艇仔(也就是小船)在河里游玩,其中有艇家以新鲜捕捉的河鲜来熬粥,再让在河面上撑小艇的小贩供应游人。从前的艇仔粥,以河鲜为主,用鱼骨熬粥,乘热入碗,灼熟生鱼片与鲜虾仁,再撒上炸过的花生和葱花。艇仔粥重火候,一定要热吃,如果加上一点点白胡椒粉,味道更出彩。这样子似乎更像是广东的鱼生,事实上,艇仔粥就是“加强版鱼生”。如今的艇仔粥做法万千,但是真正的艇仔粥早已经消失,随着河道的消亡,艇仔都已经不见,据说用河水煮成的粥才别具风味,但要是现在真有人用河水给你做一碗粥,你说不定会有把这碗粥泼到他脸上的冲动。

 

而潮汕粥被当地人称做“糜”,听上去古雅很多。在北京有不少主打潮汕砂锅粥的小店,我常去的一家在鼓楼,火齐潮汕砂锅粥,一个几十平米的小店,坐得满满当当也就只能坐20多人,我是眼睁睁地看着这家店越来越火,到了天冷的时候,排队的人能从屋里排到屋外,令周围的街坊顿感意外:不就是喝碗粥吗,至于吗?

 

其实我对这种排长队的小馆不太感冒,生意火爆,容易忙中出乱,萝卜快了不洗泥,如果再有点不思进取,菜品可想而知。这家砂锅粥倒算是例外,粥不像炒菜,它更容易保证质量,无非是料好,锅好,火候足。这里的砂锅不是北京市面上常见的砂锅,都是从南方一摞摞发过来,是比较粗糙、沙孔比较大的那种。这种锅炖出来更够味。招牌是干贝虾蟹粥,米粒都已经软烂成泥,味道混合入干贝、虾、蟹的鲜香,的确是好滋味。如果是一个大冷天,一碗粥下肚,那是一种尘世的温暖。

 

另外一家名声在外的潮汕砂锅粥店在日坛,叫潮香洲。潮汕菜本身是亲民体贴、细水长流的。一般来说,砂锅粥只算海鲜的钱,不算粥钱,看到这里的菜单上价钱挺贵,其实不算贵。一般人会点这里的虾蟹粥,最有特色的粥品,鲜美无比,里面加入一点鸡汤和潮州香芋。我偏爱这里的田鸡粥。大冷天的,几个人聚在这偏僻的角落里,喝粥,聊天,搭配着卤水拼盘,油炸花生米,喝一点酒。那种感觉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从砂锅粥体系里面还衍生出一种粥火锅,以粥为锅底,里面混以鸡汤,涮食海鲜肥牛。在龙潭湖公园东门的万柳阁,这里不单有绝妙的油条,还有绝妙的粥火锅,与清汤火锅不同,粥火锅更觉有人间气,它是滞慢的,也是温暖的,最妙的是米油,在中医里这是滋补的上品。上好的雪花牛在粥底里翻滚,上面总会蘸着一些米粒,这样的涮食的妙处在于粥底里的淀粉给牛肉做了一层保护膜,叫它涮不老,一直保持鲜嫩。

 

一碗粥,貌似简单,其实可上天可入地。虽然我挺烦写美食掉书袋的,但还是要说说袁枚在《随园食单》里介绍的一款神奇鸡粥:“肥母鸡一只,用刀将两脯肉去皮细刮,或用刨刀亦可;只可刮刨,不可斩,斩之便不腻矣。再用余鸡熬汤下之。吃时加细米粉、火腿屑、松子肉,共敲碎放汤内。起锅时,放葱、姜,浇鸡油,或去渣或存渣俱可。宜于老人。大概斩碎者去渣,刮刨者不去渣。”太复杂了,有做这碗粥的工夫,我都能吃饱三回了。更寻常的做法就是白粥一碗,水米交融,你侬我侬,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吃不腻,如果天天吃袁枚版的鸡粥,我会腻烦,天天吃白粥,我也很乐意。

 

一碗粥而已,在寒冷的冬夜,我们围着一碗粥相互取暖。食物之中承载希望,在旧时,开办粥厂是一个传承已久的传统,粥可富贵,也可充饥,一碗粥似乎微不足道,却救活了多少流离失所的人们。

 

一碗热滚滚的砂锅粥,来自南方大地,刚端到桌子上的时候,粥还在里面翻滚,滚烫,它似乎也有一颗勇敢的心,在冷的夜里,张嘴都是白气,尘世折腾,惟有温暖与这碗粥不可辜负。一碗粥,告诉我们安慰和爱的力量。

 

4-6    2013年第2期《南方周末》头版:“那么多的爱,那么少的钱”

 

 

 

 

4-7   1月10日《南方周末》正常出刊后网友评论

 

 

 

一五一十周刊91期 “《南方周末》这一周”下载:http://my1510.cn/article.php?id=91283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