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地異見藝術家艾未未近日在美國《華盛頓郵報》發表文章,討論勇氣對挑戰者表達觀點和立場的重要性,呼籲建立「勇氣社會」。他回憶組織義工蒐集汶川地震死者姓名時,受到當局打壓,但也得到過當地官員的秘密幫助。

被禁離境的艾未未本周四將於在紐約舉行的「筆會世界之聲文學節」上通過網絡連線發表演說,題為「戰勝恐懼,建立中國勇氣社會」,部分內容昨日在《華盛頓郵報》刊登。艾未未提到中國的言論自由和人權遭鎮壓數十年,「當1989年6月4日坦克開進天安門的時候,中國社會失去了所有意義上的公民勇氣。近年來,土地糾紛一直帶來成千上萬的群體衝突,但他們從未上升到公共意義的水平」。

憶官員暗助蒐罹難學生名單

他回憶,在2008年汶川地震後組織志願者前往災區蒐集因豆腐渣工程罹難的學生名單,最少25人遭公安騷擾、逮捕、毆打和拘留達45次;他本人在次年到成都為譚作人作證時,同樣遭到拘留和毆打,但他們仍完成了5000多人的名單。他認為值得一提的是,在地震中失去兒子的原北川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馮翔,儘管在官方壓力下噤聲,但私下提供了當地大部分遇難學生資料,惟馮翔於一年之後不堪喪子之痛自殺。

艾未未說,當權者對挑戰者的鎮壓手段隨?社會變遷,但所有形式都有同一個特點:禁止公共討論和直接對話。當衝突雙方的力量對比不平衡的時候就可看出一個人是否勇敢,而勇氣來自於表達自己的信仰和立場。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