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民:中国中近期社会动荡可能性的研判


进入专题
社会动荡 社会骚乱 社会公正 社会整合   
吴忠民  

  
  [摘 要]一个国家是否存在着发生社会动荡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社会结构是否公正、合理和协调。在某种不公正不合理社会结构给定的情况下,影响社会动荡是否会发生的主要变量来自社会整合状况、经济发展基本面以及民众基本生存状况这样三个方面。依据前述几个重要方面变量的具体情形可以发现,中国中近期发生社会动荡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几率极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尽管中国现阶段的社会整合状况不容乐观,但同时还应看到,中国的社会整合能力仍然比较强。从政府应对社会矛盾问题的能力、民众的基本态度以及民族传统的影响这几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来看,中国中近期发生社会动荡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中国经济发展中近期能够保持着相对良好的基本面。经济体系的自主性、经济秩序的稳定性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能够为中国社会的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有助于减小社会动荡出现的可能性。民众基本生活水准的大幅度提高,国家具备有效应对民众基本生存状况急速恶化的能力,改善民生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一切使得民众的基本生存状况几乎不可能出现恶化甚至严重恶化的情形,因而由此所引发的社会动荡的可能性极小。就实现中国中近期的社会安全并为未来长期的社会安全做好必要铺垫这两大目标而言,特别需要做好这样几个方面的重要事情: 稳定物价并尽可能实现充分就业,建立一个初级的民生保障体系,要特别重视社会成员基础性基本权利的维护,发展社会组织,规范公权,培育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者人群、形成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的社会阶层结构,以社会公正为依据进行基本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
  [关键词]社会动荡; 社会骚乱; 社会公正; 社会整合; 社会安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 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成,现代型社会结构开始形成。这一切,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为社会建设的推进,特别是为民生的改善,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坚实基础。同时还必须看到的是,由于发展本身的规律,由于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过于看重经济增长而轻视社会建设,中国现在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矛盾问题,正处在一个社会矛盾问题凸显期。别的国家和地区出现过的社会矛盾问题,中国现在基本都出现了,而别的国家和地区不曾有过的社会矛盾问题,中国现在却出现了不少。重要的是,这些社会矛盾问题有增无减,呈现出一种迅速扩张甚至是加速度扩张的趋势。
  中国的中近期( 15 -20 年) 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经济本身的一些痼疾仍未完全根除,由于社会建设的薄弱,由于民众利益诉求的急速增加,由于社会矛盾问题本身的演化规律,中国的社会矛盾问题的扩张很有可能会达到峰值。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问题对整个中国社会必定会产生全方位、大幅度的负面影响。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矛盾问题是否会引发社会动荡,是否会使中国的发展陷入停顿的状态。许多人都十分关注这一问题,因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动荡的含义及催生变量
  
  1. 学术界的探讨
  学术界对于社会矛盾问题包括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成果相对比较多,但对于社会动荡问题的研究成果相对比较少。尽管同类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但其中所表达的一些观点还是比较明确的。
  中国目前存在着大量的社会矛盾问题,并由此引发了大量的社会纠纷和社会冲突现象( 如各种群体性事件) ,这一点几乎对于所有学者来说都是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重要的是,这些社会纠纷和社会冲突会不会最终演变为社会动荡? 多数学者认为,在中国发生社会动荡的可能性不大。
  孙立平认为,“当前的社会矛盾确实是严重的,但发生大规模社会动荡的可能性并不大; 现实的社会抗拒形式,可能不是民众造反,而是破坏社会治安”。“我们现在的社会尽管有许多问题,有许多矛盾和冲突,而且也可以说有些问题和矛盾还是很严重的,如果处理不好也有酿成大的危机的可能性,……但酿成大的社会危机和社会动荡的可能性并不大”。
  于建嵘认为,“当前中国发生了一系列的社会冲突事件,其中因利益冲突引发的维权活动和因社会心理失衡发生的社会泄愤事件对社会秩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这些事件并不能从根本上动摇中国政治统治的统一性和社会管治的有效性,中国社会总体上是稳定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群体性事件仍然会以有限范围的孤立事件形式而存在,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维持很长时间、能影响全局的社会运动”。理由是: “无论是因利益冲突引发的维权事件,还是因民间纠纷引发的社会泄愤事件或者是经济纠纷引发的社会骚乱都不具有明确的政治诉求。民众抗议政府腐败、不作为、乱作为等都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具体利益问题,目的不是推翻政府并取而代之。尽管有某些参与者想通过政治化的手段来解决他们的具体问题,但并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也没有组织化的政治力量在其中运作”。
  郑永年认为,中国不大可能发生社会动荡。他认为,最为主要的原因是政治制度的因素,“正是中国的政治制度把中国和阿拉伯世界区分开来”。其一,中东一些国家是非常封闭、排他性的政体,而中国渐渐成为包容性的政体,强调开放性政体。其二,中东一些阿拉伯国家的政府转型没有做好。“在阿拉伯世界,普遍的现象就是个人专制,无论是君主制国家还是具有现代政党制度的国家。当一个人或一个家族统治一个国家数十年的时候,就会弊端丛生,令社会不可忍受。”而“中国解决了精英阶层更替问题”。中国政治体系的一个显著现象就是官员流动速度非常之快,“因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反映时代的变化”。
  美国的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等智库对中国未来局势的基本判断是,中国“尽管不稳定指数较高,社会经济问题上升,但是,更可能的结局是,中国领导层可以应付这些问题,保持良好的经济前景,保持执政地位,维护基本的秩序”。
  根据美国学者沈大伟对美国汉学家有关中国前景观点的整理归纳,可以发现,大多数美国汉学家在判断中国前景时,认为“继续摸着石头上过河”、“稳定”、“维持现状”的可能性很大,而认为“国家四分五裂”、“制度的崩溃”的可能性很小。沈大伟给出的理由是,中国共产党“仍然是一个相当强大和具有弹性的组织。”“问题与挑战确实存在,但是实际上都不可能造成制度的崩溃。”“中国共产党接受了‘动态的稳定’是前进的唯一道路”。
  与其他学者不同,王绍光等人则认为,当前中国社会形势极其严峻,再次进入社会不稳定时期。其突出表现为: 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 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下岗洪水”和“失业洪水”; 世界上最显著的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 世界上基尼系数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世界上最严重的腐败及其最大的经济损失; 世界最大范围的生态环境破坏。
  应当说,人们对于社会动荡问题的探讨十分重要: 不仅指出了社会动荡问题的重要性,而且初步阐述了相关的依据。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这些探讨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其一,很少有人将中国的社会动荡问题作为一个单独的议题进行研究,而只是在研究中国的社会矛盾问题时将社会动荡问题附带进行探讨,因而这种研究往往缺乏系统性 。其二,大多数学者对于社会动荡本身的界定和解释都不够明确,而只是笼统地将社会动荡与社会不稳定等同起来。其三,对于社会动荡的主要影响因素的探讨不够全面。比如,对于诱发中国社会动荡的现实因素和主要变量考虑得不够全面,对于中国应对社会动荡的有利因素几乎没有加以考虑。
  2. 社会动荡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
  社会骚乱与社会动荡在某些方面的相似,使得不少人误认为两者是一回事。应当看到,社会动荡与社会骚乱两者固然有些相似之处,两者都是指明显的甚至是比较严重的社会不稳定不安全现象,而且有时社会骚乱会直接转化为社会动荡,但严格地讲,社会骚乱与社会动荡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两者有着明显的差别。所谓社会骚乱,主要是指社会在安全方面发生了问题,出现了较为明显甚至是较为严重的“异常”或“失序”现象,而且对于这种现象,公众有着明显的心理感受。社会骚乱属于“中度”的社会不稳定现象。
  社会骚乱具体表现为,在某个时段,在一定区域内甚至是不小的区域内社会与经济领域出现较为明显的失序混乱现象,比如,经济发展在某个阶段会出现滑坡,政府的公信力明显下降,民众的基本生活水准明显下降,公众的心理处在一种比较普遍的紧张不安的状态当中,一些地区可能会出现成规模的集群行为,等等。这些,对于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必然造成比较严重的不利影响,甚至会延缓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不过,尽管社会骚乱会使一个国家为之付出较为一定的代价,但还不至于造成具有颠覆性的全面混乱、完全失序的社会局面,社会经济发展进程还不至于在总体上陷入中断的境况,而且,经过人们的努力,总体上的社会经济正常秩序能够得到保证,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还能够继续下去。
  社会动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社会动荡,泛指社会不稳定、不安全,既包括“中度”的社会不稳定、不安全现象,也包括“重度”的社会不稳定、不安全的现象。狭义上的社会动荡专指“重度”的社会不稳定、不安全的现象。如有学者指出,“社会动荡,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的人类生活秩序,由于种种原因( 比如,社会的某些集团、群体或阶层处于尖锐对峙状态) 而脱离了正常的生活轨道,致使人们的学习、工作、娱乐、休息等活动受到严重干扰,甚至被迫中断的现象。从范围上说,社会动荡有全局和局部之分; 从层次构成来说,社会动荡不论其诱因的特点,一般远比政治动荡、经济动荡,思想动荡要复杂,通常是多层面动荡的综合; 从表现形态上,它可以是大规模的灾乱、战乱、叛乱、起义,也可以是示威、游行、政变、党争、经济危机等等”。
  人们平时所说的社会动荡更多的是狭义上的社会动荡。与社会骚乱相比,社会动荡具有这样几个特征: 颠覆性,激烈对抗性,大面积毁坏性。
  根据公认的社会动荡事例,如前苏联解体的具体状况、拉美地区北非中东一些国家的具体状况、新中国建立前夕中国社会以及中国历史上许多改朝换代混乱时期的具体状况,我们可以发现,社会动荡主要表现为: 其一,在经济层面,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状态,甚至出现倒退的情形,经济领域混乱,经济秩序丧失。其二,在民生层面,社会动荡会使许多经济行当停产或减产,民生日常用品极度匮乏,公共服务物品短缺,通货膨胀现象迅速扩张,失业现象严重,这一切会直接大幅度大面积地降低人民的生活水准,民众生活陷于苦难状态。其三,在社会整合层面,社会出现全面混乱、完全失序的局面,具体之就是: 社会共识丧失,社会控制失效,社会规则体系阙失殆尽,制度失灵,整个社会失控,自发社会蜂起,中央政府政令不畅甚至失效,政府黑社会化,黑社会公开化,社会各个群体之间呈现一种恶性互动的状况,大规模的社会暴乱持续不断。另外,社会动荡甚至还会使公众的人身安全得不到最起码的保障。如果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程度较低,那么,这个国家的社会动荡往往还会伴随着大规模的战乱。
  3. 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催生了大量的社会矛盾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1979———2011 年,中国的 GDP 平均每年以 9. 9%的速度递增。现在中国的 GDP 总量已居世界第二的位置。截至 2011 年 6 月,中国的外汇储备为31974. 91 亿美元 ,高居世界第一。对于像中国这样超大规模的社会共同体———其人数比欧洲、美国、日本三大共同体总和还要多———来说,连续保持了 30 年 9. 9%的 GDP 平均增长速度,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不能不说这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对此,很难用一些偶然性的因素来解释。对于这样一项伟大成就的重大意义,怎么高估,都不过分。
  同时,还需要看到的是,“现代性产生稳定,但现代化却会引起不稳定” 。中国社会在急剧转型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比较严重的社会矛盾问题。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成就之大超乎人们预想的同时,社会问题之多也出乎人们的意料”。
  之所以会出现大量的社会矛盾问题,是由中国社会转型期特有的历史背景条件所决定的。在中国急剧
  转型的时期,巨量的事情被挤压在一个相对有限的时空当中; 社会利益结构发生着全方位、大幅度、急速的变化; 发展出现极不平衡的状况; 民众表现出一种普遍的、强烈的经济利益冲动; 社会经济领域往往缺乏正常的秩序和规则体系; 社会焦虑弥漫着整个中国社会。(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共 8 页: 1 2 3 4 5 6 7 8

   进入专题: 社会动荡 社会骚乱 社会公正 社会整合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



所在分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