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汪會談」廿周年,未來應該建構什麼新共識,讓兩岸關係往下發展?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洪財隆認為,兩岸人民交往基礎在於「尊重彼此差異」,也就是社會互信,而非「人為的共識」。如果硬要提個共識出來,他說,民進黨主張「台灣共識」及「人權共識」。

洪財隆表示,兩岸人民交往的基礎,在於經貿上根據比較利益做國際分工,以及社會互信;最重要的是雙方可以不設前提、自由自在地交往,而不是附加太多政治動機與目的。

洪財隆說,兩岸共識必須彰顯出兩個意義:對內,必須凸顯台灣人民對於台灣未來的前途與生活方式,擁有最後自由選擇的權利,也就是所謂「台灣共識」;對兩岸,則必須彰顯出人權保障這個普世價值,也就是以「人權共識」作為未來兩岸關係互動的基礎。

洪財隆說,過去數十年來,許多人都想要為兩岸政治僵局尋求答案,推動政治對話與談判,但其實那些都是未經兩岸人民授權,也未經兩岸人民同意,是一種虛無飄渺的東西。 如果對於和兩岸人民生存息息相關的人權價值,例如對人身自由、財產權、勞動權、環境權、弱勢者基本生存權的保障等,卻反而忽略不顧,這樣的兩岸關係是脆弱的、不穩定的。

他表示,以自由與社會互信作為基礎的兩岸共識才有意義,這也是聯合報一再提到的深刻講法,「兩岸問題是文明課題」的最佳註解。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