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e4fda82bc0cb0d63f07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中国大陆少数仅存、位于重庆沙坪公园内的红卫兵墓园,今年清明节是否对外开放,成为观察后薄时代的文革遗风指标。然文革、特别是武斗,仍旧是敏感禁区,公园最终仅限亲友得入内,毕竟涉及千万人的记忆,究竟该如何回忆,没人敢作主。

日前记者亲身走访位于沙坪公园内西南角、高耸围墙与茂密树林包围的红卫兵墓园,沿着石阶小径往上来到破旧的墓园大门前,公园管理处人员谨慎地核查悼念民众身分,非亲友勿进。园内一座座镶着红星标志的高耸墓碑,依稀透着当年武斗时的壮烈。

红卫兵在文革初期曾因派系互斗僵持不下,最后抢军队军械库枪枝互斗,据重庆官方记载,单是一九六七年夏天至隔年的一年间,当地武斗三十一次,红卫兵使用枪炮等重装备相互追杀、宛若雠寇,造成六百四十五人死亡。

当年大陆各地均发生武斗,尤以重庆最惨烈,依沙坪公园管理处资料显示,现墓园有墓碑一百一十三座,共埋五百三十一人,其中四百零四人死于武斗;坟墓多是合葬,最大的墓分三层、埋了三十七人。

沙坪公园的”红卫兵墓园”2009年正式立名,过去四十年里,墓园的石板墓碑曾被农民搬回家盖猪圈、盗墓者频频光顾;90年代后,面临迁墓挪地供房地产商业开发的危机,而存废争议的背后是,该保存抑或抹消这段文革记忆。

文革在大陆是敏感政治区,08年4月,时任大陆国家文物局长、现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提出,应对”公社运动、大跃进运动、文化大革命运动等时期的代表性、典型性的建筑物、构筑物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合理保护”;重庆红卫兵墓园取得了政策护身符,隔年列为市级文物。

由于薄熙来已下台去职,是否对外开放让沙坪红卫兵墓园,成为今年清明节的红色风向指标,园方最后采”亲友入内”的管制性开放方式处理。记者在墓园大门前询问为何有人能进去,管理员轻描淡写地说:”他们来看同学!”

正式开放与否,现仍未有定论。附近散步的陈老太太认为,当年参加红卫兵的人都还活着,随便一提都忘不了,(过程)从头到尾都有人知道,”看不看墓、没必要”;而记者沿着墓园外围墙走一圈时,却听见墙内传来阵阵欢笑声。文革情感似乎只有那代人才能体会、说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