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应体现“以人为本” 落点为政府行为去商业化

关注经济转型期对社会环境的改革诉求

推进官员财产公示制度 有利建设包容的社会环境

中国应重视社会环境等软实力改革诉求

正在转型的中国眼下似乎处于一个全民焦虑的时代,而在新一届政府力推政治经济领域改革的同时,对社会环境等软实力的改革诉求显然也不容忽视。

在周二北京举行的一个论坛上,与会专家们就建议改革核心应体现“以人为本”,通过制度完善推进经济领域改革的同时,修正一些不合时宜的政策并倡导中国传统文化回归,创造“包容”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而官员公布财产就被视为是重聚民心的重要一招。

“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转型期,无论是道德层面还是对外关系,抑或诸多经济领域都存在许多问题,这使得中国人在精神层面比其它民族更焦虑,这种焦虑也恶化了中国的政治生态环境和改革的社会环境。”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称。

知名经济学家,自由市场经济的力推者茅于轼也在其新书《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中,通过诸多案例反映中国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现状,呼吁反思人民利益,为农民争取土地财产所有权,提倡降低税率及加大反腐力度。

“改革的核心就是体现以人为本,这应该是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他称。

改革与反腐也是中国今年3月新上任的政府主打牌,并推出转变政府职能部门的改革方案。新一届政府成立一个多月内,已取消和下放了133项行政审批事项。

改革的社会环境在恶化

尽管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在经济上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但垄断、体制弊端等导致的贫富差距拉大,以及由此产生的诸多社会问题,使得中国在经济领域之外的社会环境等软实力却在恶化。

“中国目前的改革环境是在恶化,无论是在资本市场抑或社会事件上,通常中性的事件容易被解读为利空,而一个小小的负面事件很容易被放大成一个大大的利空,对负面事件的过份解读也扭曲着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也表现出一种精神文化上的倒退。”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称。

他进一步解释说,因为缺乏一种包容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也使得无论是推进改革抑或创新都变得无比困难,并不利于中国推进改革。

“事实上在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仇富仇官不正常的心态背后,反映着民众对体制弊端产生的权力寻租以及由此产生巨大贫富差距的不满,同时也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信仰缺失有关,从这个层面看中国在软实力方面更需要改革和完善。”该人士称。

而从制度层面完善减少并消除权力寻租,还原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显然也是中国本届政府要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周一国务院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强调,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秋风表示,改革方向应该是政府的去商业化行为,现在很多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不论企业的要求是否合理,只要能出资就行,把政府与企业商业利益捆在一起,最终损害的是老百姓的利益。

“政府只要管住自己的边界不来捣乱,依靠市场的自我修复功能,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精神层面,中国人的焦虑感可能也会少一些。”秋风称。

期待官员财产公示

中国刚刚公布的4月经济数据也显示经济仍处于弱复苏的格局。面对经济结构的深层次问题以及并不乐观的软环境,更凸显中国改革必须加快的迫切性。而官员财产公示被视为重聚民心的重要内容。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张曙光在题为“中国当前最需要什么?”的文章中指出,由于改革扭曲,结构失衡,分配不公,社会矛盾相当尖锐,社会危机也十分严重,社会心理也非常激越,因此更需要唤起理性,需要社会的宽容,和解和妥协。

他认为,上述理念不仅需要讨论达成共识,而且需要就一些重大问题提供妥协与和解的具体设想和思路,形成相应的制度规则和行为方式。

“我们认为官员公布财产是目前重聚民心的重要一招,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官员公布财产的震动很大,无人敢冒此风险,”张曙光称。

为此,他设计了一个包括四个内容和步骤的官员公布财产路线图,包括官员公布财产,实行大赦,豁免原罪,征收高额个人所得税,把黑钱洗白,以及限时限期,分批分期,由高层官员开始公布个人财产的问责和惩处办法。

“一旦中国建立了真正意义上,且有威慑力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或许意味着改革成功的一大半。”另一位不具名的官员亦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