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專論》馬英九正在搞「一國兩制」

◎王景弘

李登輝和陳水扁兩個本土政權執政時期,對內實現民主改革,對外爭取國際社會認同台灣人民的自由選擇,鞏固台灣獨立政治實體的地位。當時有美國友人建言,要達到此目標,應採取漸進策略,把外交承認、官方關係所欠缺的部分,逐一修補。

一中各表 掩飾賣台事實

依此構想,需要修補的工程包括:以獨立個體重返國際社會,元首出訪,提升與友邦關係,總統由人民直選,改造政府,改造國會,「國營企業」正名「台灣」等。

相對的,中國要併吞台灣,要求「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但大多數台灣人民強烈反對「統一」和「一國兩制」,不能接受「中央」(北京)對「地方」(台灣)的關係。這是雙方的基本分歧。

台灣主體地位的論述,在台灣雖非共識,但民意測驗顯示主權在民獲絕大多數人民的支持,而馬英九在二○○八年大選時附和台灣前途由二千三百萬人民決定,也是一個明顯的政治指標。

馬英九當權後,國家目標翻轉;他也採取修補的漸進策略,卻違背民意,向「一個中國」投降,逐一落實「一國兩制」的要件,「化獨漸統」。

「一國兩制」最基本的要件就是「一個中國」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馬英九對內以「各表」掩飾他接受「一中」的賣台事實;對外派吳伯雄去表述「一國兩區」,並親自宣示「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

「一國兩區」加上「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強調的是「一個中國」,而所謂「兩區」,台灣已如香港,淪為中國的一部分(特區)。北京C咖到台灣,「中華民國」國旗要隱藏,誰是「中央」,誰是地方,已無庸爭辯。

外交休兵 自我否定主權

「一國兩制」的第二個條件是外交與國防權力歸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可以維持對外經貿關係,但要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必須中央政府同意,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下進行。馬英九以「外交休兵」之名,行外交之實;接受中國安排以「中國一省」當世界衛生大會觀察員;並逐步削弱國防,自我否定主權國家地位。

依「兩制」的規則,地方政府的政策不能與北京「中央」的立場牴觸。因此,馬英九禁止達賴喇嘛、熱比婭訪問台灣;不但他拒見中國人權活動者陳光誠,連王金平也拒見;中國對台灣通緝犯不依雙方協議逮捕遣返;它藉選擇性的逮捕與遣返,表示北京對台灣司法有最後決定權。

「兩制」之下的地方特首,必須是北京方面認可的人。馬英九不堅持台灣選舉的自由、公平、公正,反而歡迎北京出手干預,「共同打擊台獨」,以期與北京不同調的人落選。

在「一國兩制」下,教育要符合中央政府政策;馬政權強化「民族」認同教育,去台灣史,增加中國史,打擊「台灣人」認同。它也打壓人權、民主、自由,以便向下與中國看齊。

中國搞國家、特權資本主義,政治決定營運,並非自由市場經濟。市場競爭,大魚吃小魚是常態,而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面對中國大型國企的競爭,問題更加嚴重,但馬英九卻以「開放」之名,行引進中國經濟控制台灣之實。

馬英九怕亮出「一國兩制」會引爆抗爭,因此想瞞天過海,先行兩制之實。現在圖窮匕見,流亡中國的通緝犯「光榮」返台,高唱「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這種人將來就是中國海協辦事處的「警力」,和恐嚇政治、文化、商務各界的黑手。

不務正業的枕頭專家,也跳上「民主基金」的論壇,大聲質疑台灣民主的價值。這幫人不怪馬英九無能或拋棄台灣國家目標,把台灣經濟搞砸,卻怪台灣民主制度不合人民希望,他們對中國威權制度和「一國兩制」的嚮往已呼之欲出。

一國兩區 台灣淪中特區

中國控制的媒體已在台灣瘋狂鼓吹「一國兩制」;通緝犯搖身一變成「黨魁」,回台灣推動「一國兩制」;將來海協設辦事處,呼風喚雨,軟硬兼施,黑白兩道俯首聽命,「一國兩制」的要件便告齊備。馬英九不用「一國兩制」之名,卻已完成「一國兩制」之實。

馬英九如此一意孤行出賣台灣,這是很嚴重的叛國行為,但他卻像小黨棍,嘻皮笑臉說他只是賣水果。讓這樣輕薄無品的人繼續混下去,只讓人懷疑台灣人民真有當家作主的決心。(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