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早前一個國際性的互聯網開放科技組織 OpenITP 發表了一項中國大陸使用翻牆軟件(即規避軟件)的調查,指大陸的互聯網自由,是依附在互聯網商業利益之上,只有當翻牆工具依附在商業平台的基礎建設上,管理當局認為全面封殺該平台會造成難以承受的政治和經濟成本時,才有生存空間。研究建議研發翻牆軟件的人員應更多地利用商業用的互聯網基礎平台。

然而,由於國內互聯網服務供應商被國家控制,形成一個很大的關卡,此外過去一年,國內互聯網出現了新一輪的圈地運動,互聯網服務平台,將由『蝙蝠』(BAT﹣百度、阿里和騰訊)壟斷,這些企業均得到官方的默許,由它們所發展出來的平台和工具,不單更難被挪用為自由的工具,更可能成為 Big Brother 監控每一個人的手段。

依附的自由 (Collateral Freedom)

OpenITP 的研究,一共訪問了 1,175 位使用翻牆工具的中國互聯網用戶,從他們使用翻牆軟件的目的、習慣及要求,希望有助研發翻牆軟件的人員可以發展出方便國內網民使用的工具。該調查反映,最為流行的翻牆工具是依附在 Google 雲端寄存平台的 GoAgent。因為該平台也提供了給跨國公司用的安全接連,縱使中國當局有能力把所有的接連封死,但這做法將會影響到數以千計的企業,在衡量過得失後,一般只在敏感時期,間歇性阻截訊息傳送,並嘗試以行政手段,要求所有採用 VPN (虛擬專用網絡)的企業和個人要以實名作登記。

相反,一些專門為翻牆和匿名上網研究的工具,如 TOR,其大部份開放的接點,就給防火牆封死,這是由於屏閉 TOR 及其他 Proxy 伺服器,不會帶來任何附帶性的經濟損害。

由於絕大部份的跨國企業均要使用安全的連接以防商業機密外泄,研究團隊建議研發人員因應不同用戶對翻牆軟件不同的需求,方便快捷、安全保密等,研發不同的工具,並利用企業商用的平台去搭建這些工具。此外,報告又指出要推動大型的網上平台使用 https 的加密協定,以防止網民與平台的通訊被截取。

壟斷互聯網的『蝙蝠』

不過,這研究的建議,某程度是建基在「網絡中立」(net neutrality)的原則之上,亦即是不論政府或網絡供應商應(ISP)把網絡上所有數據一視同仁,不能具分用戶和傳送的內容去加以限制。在國內,跟本沒有 (net neutrality)這回事,大部份的 ISPs 都公然的設置過濾器,針對使用者和內容進行過濾與監視。

更令人擔心的是,過去一年,中國大陸的互聯網圈地活動越來越嚴重,這些圈地行為,一方面是商業決定,一方面是中國政府網絡審查帶來的結果,因為規模較細的公司,根本不能有足夠的資源去應對網絡實名際和內容管理等要求。

結果,最新的形勢如《中國新聞周刊》七月份的專題所說:「抬頭 望中國互聯網天空,只見『蝙蝠』(BAT)揮扇翅膀。」這裡所說的蝙蝠是百度、阿里巴巴及騰訊。

今年五月,百度宣布以3.7億美元收購 PPS 視頻業務,並將PPS與旗下視頻網站愛奇藝合併,成為全中國最大的視頻網站,超越在去年三月合併的優酷和土豆。據業內人士估計,網絡視頻將會進入「寡頭時代」,短期內會淘汰剩三到五家。上月百度再以10.9億美金收購57.41%的91無綫股份,91無綫是全中國最大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式的分發平台。這兩項併購,使百度確立了在手機上網這板塊的巨頭位置。過去,百度一直配合中國的互聯網審查政策,積極過濾搜尋結果。

阿里巴巴亦有一連串的舉動,這公司於年初以5.86億美元購入18%的新浪微博股份作為戰略投資,並計劃在未來把新浪微博的控股增至30﹪。此舉會把新浪微博、淘寶和支付室的用戶打通,阿里巴巴在互聯網上的客戶和交易量亦將超越 Amazon 和 Ebay 兩者的總和。

然而,把一個言論平台與付費平台綁定,不單使網上實名際更具體落實,亦很可能把政治性的審查和懲罰,引伸至網上經濟社交層面。國內的評論人就形容這種合併為資訊上的極權 (Information Totalitarianism).

在併購完新浪微博後,阿里巴巴再以 2.94億美元,取得28﹪高德地圖,成為最大的股東,由於國內封鎖了 Google地圖,高德地圖是其中一個最廣為使用的定位工具。從這個角度去理解早前阿里巴巴總裁馬雲於南華早報上討好中共的訪問,也許更為準確。

阿里巴巴的部處,挑戰騰訊的龍頭位置,尤其是手機通訊市場,目前騰訊的WeChat 微信、手機QQ、QQ瀏覽器和QQ空間,佔了十大手機應用程式的四席。眾所周知,WeChat 和 QQ等網上和手機通訊,均有監控軟件。

我們可以想像,要說服這些平台採取 https 的加密傳送,保障用戶私隱,會是天荒夜譚。它們亦會緊隨中國政府的實名上網及實名登記 VPN等政策,而不會給技術人員機會利用它的平台開拓網絡自由的空間。

如何走出籠牢?

西方對互聯網續步私有化和大企業的數碼圈地已有很多討論,大都認為這些企業把用戶在網上的訊息足跡變作商品,侵犯了用戶的私穩權。斯諾登事件後,爆出美國政府利用幾大網絡門戶公司的後門,監控網上通訊和分析用戶的訊息足跡,大家才驚覺互聯網的圈地不單止把用戶私隱商品化,更為「老大哥」的監控提供了方便之門。

在中國大陸,這種監控更是明目張膽地做,而且由於要進佔互聯絡和手機市場,需要官方的祝福,其餘的企業如 Google 搜尋服務,均被踢出本地市場,當整個市場只剩下三四家被馴養的企業時,依附企業平台去製造自由的空間的難道會更高,相反,透過企業平台去製造的籠牢則越來越大。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三間大企業,百度在美國上市,騰訊則在香港上市,而阿里巴巴亦在考慮在美國或香港上市,兩地均有相關法例保障資訊自由與公民私隱,是否能以企業社會責任,去使這些壟斷企業,在互聯網的管治上更透明開放,以制衡政治監控。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