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问题在八十年代初提出后,本地有不少建议,包括香港独立、英国以承认中国对香港拥有主棹而换取治权、巨额租地等等不一而足,总的情绪是抗拒香港重归中国怀抱,但在中文大学学生会藉时任英国首相戴卓尔夫人(中国译名为撒切尔夫人)访港时,到启德机场请愿,高呼要求「民主回归」,即支持香港回归中国,但前提是民主治港。有关行动是当时首次有人以回归为题向殖民地主子请愿,结果大出当事人预料地引起传媒广泛报道,其后,中大和香港大学学生会分别发函中共领导人,获覆函承诺民主治港。从此扭转香港前途谈判的方向。

不过,当年参与请愿行动的学生会负责人之一、现为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副教授的罗永生其后在2012年出版的《香港80年代民主运动口述历史》中表示,学生运动推动「民主回归」是很有问题的!他忆述「民主回归」的论述过程指出,「应该是有点蕴酿,有一些学生以外的人,可以有效的带出这些想法的人(影响了我们)。那么他们的想法从哪里来?其实是有协调的,我觉得这是中共统战的其中一个方式。国粹派当时也有很多统战在里面,即是用学生运动的方式去推行一些政策,或者运动的口号,其实是配合共产党政权的方向。我觉得『民主回归』也是这样。」

他反思说,香港前途谈判后期,特别是1989年「六四事件」后,他「不会再认同所谓『民主回归』!它很大程度上是一厢情愿的!」言下之意,学生当年只是被利用,使香港人接受回归中国,但当谈判进入细节,港人却无权参与,当时中国拒绝加入港人为代表谈判,即所谓拒绝「三脚椅」,即谈判只由中英两国参与。

结果,只有巨富可透过不同渠道影响香港前途谈判的内容,以至据此订定的基本法,国务院港澳事务辨公室前主任鲁平在09年出版的《鲁平口述香港回归》一书中亦承认,当年太偏重资本家。

当年参与者的反思,应可让现时争取普选者借镜。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中国数字时代亚马逊镜像(墙内可直接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