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人問《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裡面的子俊是不是我的縮影。我得承認我跟子俊有點相似,不是考上了皇仁,也不是長大後在銀行工作,而是我曾經也在課堂上寫過這樣的文章 – 《我的志願》。

那時我真的寫過將來要到外國踢足球,並當上職業足球員。要是問為什麼我會有這想法,我倒是忘記了,但我能肯定的是,當時的我已經很喜歡踢足球,儘管我不是太懂踢。然而我跟子俊的遭遇不同,老師沒有即堂回收,因為那是家課,所以就算我當時寫上了將來要當乞丐,我也不會像子俊一樣被老師指導!(我有一位同學真的寫上了要當乞丐……)。不過當我取回家課薄後,老師給我的評語,直到現在我仍然很記得 – 「那你要好好學習英語了。」 長大後,足球員當不了,英文也學不好。也許是我沒有堅持下去;亦也許是我沒有天份而當不了,總之到了某個年紀之後,就沒有再想要當職業足球員,如同子俊。

其實,要是說子俊是我的縮影,倒不如說是所有人的縮影。每個人的成長階段裡總寫過《我的志願》,可能是要當消防員,可能是要當警察,護士,醫生,老師等等。但是長大後能堅持最初夢想的又有幾多個? 有些人,如我,走到一半才發現自己原來不合適走這一段路而停住腳步;
有些人連起跑線也未到便提早棄權;也有些人是因父母的一句:「唔得!」 而被迫放棄。

「學琴咁貴,唔得!」
「跑步無出息,唔得!」
「跳舞邊有用,唔得!」
「畫畫邊揾到食,唔得!」
「做消防咁危險,唔得!」

最終所有夢想只能在夢裡想。然而說到底,大部份人無法實現夢想不是因為父母的阻撓,而是自己根本沒有堅持下去。有些人很堅持自己的目標,甚至可以不理父母反對,一意孤行,只因目標明確,非做不可,甚至不做會死。即刻死,也要死得精彩。但,但我們都是怕死,年輕時怕一失足成千古恨而卻步;年老時有感青春已逝,光陰已過而自我放棄,直到人生終點才後悔當初沒為自己留下一點經典。

夢想,是要付出時間和心機去經營,但當中何時收成是無法預料。因此說夢想的人有很多,會實現的人卻很少。為什麼?因為我們都沒有十足把握賭一場……而且我們從來都是怕輸的一群。最終我們還是放棄了夢想,是因為社會迫使我們要放棄夢想?因為家庭負擔而自我犧牲?說穿了只是自己不願付出,或者是沒有等待發芽,自己已放棄了栽種。

所以當我們看到本田圭佑最終夢想成真時會為他感到高興,但同時亦會感到莫名失落,只因大家活在同一世界,有同一夢想,但最終卻是一天一地。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