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日我跟我一個學音樂的朋友提起,我不太懂欣賞Debussy(德布西)的音樂,我覺得古怪又悶。他說:「更係啦,就好似你想學英文莎士比亞,但係你一來就睇《哈雷姆特》,更係唔知佢講乜啦。係都睇下十四行詩先,了解一下佢個背景,咁就易啲明白。」

  我這位朋友說得太對,我應該尋求一下Debussy一些易明白的作品,好像早期的作品Abaresque(華麗曲),作品流露陣陣浪漫主義的優美與感情,旋律優美,意境淺明,還未至於後期那麼任性/有個性,像一幅印象派的畫作。但我是一個敢於嘗試更喜愛新鮮的人,開始想越級挑戰,聽一些最有Debussy味道的音樂,我在芸芸的大作之中,最有感覺是著名的鋼琴曲L’isle Joyeuse(快樂島)。

  這首曲是Debussy在羅浮宮看過法國畫家Watteau的畫作Pilgrimage to Cythera(塞瑟島朝聖)有感而作的。塞瑟島是希臘神話中,愛神維納斯與宙斯嬉戲的地方,可想像成是情侶的天堂。此曲盡顯他印象派音樂始祖的創作想像功力,比起印象派畫作,更像一幅抽象派的,音符就像顏料舞動,不可思議地帶起情緒與幻想,不能唱出的旋律好比不能形容的抽象結構,但竟能深深牽引出無窮想像。

  一連串的琴音掀起眷侶間情牽塞瑟島、互相追逐的序幕。音樂奇妙虛幻,濃霧驟起驟降的畫面浮現於腦海,像是仙境般的撲朔迷離,而愛侶玲瓏婀娜的胴體約隱約現,陣陣體香更把我誘惑過去。經過一番充滿情趣的你追我逐,終於抱得對方入懷,經過浪漫感性的一刻,最後以一個幽默的低音交代濕吻過後…。

轉載自新報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