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戚本盛

公民提名之有無,勢將成為擴大特權或邁向均等的一個指標。

前基本法委員王振民所謂的「精英」,說穿了其實就是特權階級。如果沒有公民提名的制衡,則我們留給下一代的社會裡,有權提名特首候選人的少數人,將比沒權提名的大多數公民,對政治有更大的影響力,這是徹頭徹尾的不平等,不應為任何講求公義的社會所接受。

【政黨提名只是擴大特權】

即使有政黨提名,這種政治不平等仍然沒法消弭。暫且不說香港沒有「政黨法」的技術問題、香港公民中加入不同政黨的仍佔極少數的現實問題,最根本的、同時也是干犯人人平等這核心社會價值的是:為甚麼少數的政黨黨員有比其他一般公民更多的政治權利?只支持政黨提名而放棄公民提名的人,其實只是把王振英口中的「精英」的定義稍稍擴大而已,但那不平等的錯誤仍然沒有糾正過來。

【普選提委也會背棄承諾甚或舞弊】

擴大提名委員的選民基礎的建議,或許會產生擴大提名委員的認受性的錯覺。問題是,制度設計得把提名的政治權利委託予少數人,除了方便專權者操控外,實在沒有其他好處,何況,以過去的選委為例,確有當選後背棄承諾而選民追究無從的先例,普選提名委員也解決不了出現跳票的結構困難,甚至留下一個貪污無舞弊的制度漏洞

【三軌並行是特權外開一活口】

其實,「三軌並行、缺一不可」的主張本來就卑微得可以,這建議只是在特權以外留一活口,以保障一般公民的平等權利。這種主張仍然接受提委提名、政黨提名,沒有因這二種方式其實在製造特權而摒諸門外,本來已有「向現實屈服」的嫌疑,將之打成為不顧政治現實的「理想主義」,可謂毫無道理,反而暴露了追逐特權的動機。

【不要被三軌並行迷惑】

不要被「三軌並行」這樣漂亮的詞藻迷惑。三軌之中,提委會本來就存在,根本沒有必要爭取,要爭取的,其實只是政黨提名和公民提名這二軌。從各種論述可見,北京政權忌憚的,使特首普選難以為專權者控制的,是公民提名,於是,所謂「非必不可少」,意味了二軌可放棄其一,則其實了就是放棄公民提名,爭取政黨提名;說穿了,就是放棄制衡特權,爭取擴大特權。

親建制、親北京的人想通過不平等的所謂「四大界別」「機構提名」來操控提委員會,以求延續特權;部份政黨中人(甚至是像民主黨那樣的政黨)則想通過政黨提名來在政治特權上分一杯羮,甚至不惜犧牲廣大公民的平等政治權利,任何秉持「平等」「公義」價值的人均不應接受,包括教師。

【平等公義是重大教育目標】

平等、公義,本來就是道德教育、公民教育的重大價值,通過課堂,通過課外活動,通過師生相處,更通過整體的校園生活,無論是直接講授、耳提面命,又或是潛移默化、耳濡目染,在在都以學生習得這重大價值為重點,以學生認知、理解及實踐為目標。

與此同時,教師作為公民,其政治社會參與其實正在塑造未來的社會。最積極的,當然是教師爭取消除特權;退而求其之,也是在接受部份人的特權外,為其他大部份公民留一公民提名的出路,以制衡特權。可是,若不去爭取消除特權,而連制衡特權也放棄,卻只爭取政黨提名,則無寧是為下一代留下一個擴大特權的社會而已。

更重要的是,美其名支持民主,實質上卻是擴大特權,不必說遺惡未來,就以表裡不一這點來說,又符合哪一項教育原則呢?這種虛假得中人欲嘔的所為,和教師天天教導學生的平等公義,背道而馳,互相矛盾,這樣的政治實踐,又怎能稱得上專業,怎能令學生、家長信服呢?

【為何教協放棄公民提名不可少?】

據悉,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就政改事宜提交予立法會的文件,本來是有「三軌並行、缺一不可」的意思的,可惜,到最後提交時,「缺一不可」竟然被刪掉了,變得與民主黨的立場如出一轍。且不說教協現有的政改立場是否已諮詢過會員,是否已獲會員授權這個民主程序的問題,要深究的是,如上分析,沒有「缺一不可」壓根兒就是放棄公民提名,而只追求政黨提名。

【追求擴大特權有違教育專業】

既不爭取消除特權,更連制衡特權也放棄,卻去追求擴大特權,教協這樣的立場,又怎能說是合乎平等公義的社會價值呢?又怎能說是教師的專業原則呢?追求擴大特權至政黨,又合乎甚麼教育意義呢?要深究的是,為甚麼在這麼一個諮詢階段,教協就已放棄一個可以制衡特權的制度,反而去爭取一個擴大政黨特權的設計呢?(2014.01.22)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