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今天对”复旦投毒案”一审宣判,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2013年4月,林森浩投毒将其室友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致死。一个看上去严谨而优秀的准医生为何会走上杀人的道路?促成这起悲剧的林森浩又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听到死刑判决,林森浩父亲说,心里很乱,需要静一静,但“一定会上诉”。而站在被告席的林森浩却无法与其家人做任何交流。如今,林母患重病卧床,林弟还在读书,缺乏了林森浩的支撑,林家过得很艰难。这个曾经父母、乡亲眼中孝顺的“林仔”,再无法为家里带去幸福。​

学医、单身、读研,这是林森浩开玩笑般所罗列的三种“不孝”,如今看来也恰巧描述了林森浩投毒时的人生状态。​

家境贫寒 缺少父母关注 ​

林家三女二子,1986年出生的林森浩排行老二。家境并不优越——林父早年在一家服装厂打工,林母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识字不多,常年拉着一辆木板车,在镇上的工厂里收购废品——10年前,一家人才从狭窄的土屋,搬进了如今的小楼,出售纸巾、饮料等为生。​

2013年4月前,林家在和平镇是极有盼头的一家。林母虽患病,但医药费家里能勉强维持。大儿子林森浩已经签约广州最好的医院之一,前途大好;林森浩的弟弟在珠海某大学就读,阳光开朗;3个女儿中2个已成家立室,都在当地中学教书。​

林森浩从小在班里都是干部,成绩优异没有让家人操心。在姐姐们的印象中,弟弟的青春期很懂事、很孝顺,没有一般孩子的叛逆。林一直是家里人的希望,却因听话,在少年时极少受到父母的引导,缺乏对其个性的培养和关注。​

​自我要求严苛 为“铁饭碗”学医   ​

和平初级中学的蔡老师记得,中学时代的林沉默、害羞,却一直是全校“最优秀的那几个孩子”。林拥有同龄人中少见的自律。其高中同学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林每天6点半准时起床,“老师基本上不用管”;对成绩有些过分执著,常常考试一结束,就在宿舍自责,抱怨状态不佳。最终,林以780多的高分进入中山大学。​

​学医,是并不宽裕的林家为大儿子能拥有一份“铁饭碗”所安排的。林森浩曾在文章中自述,刚进入中山大学医学院学习时,经常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即使如此,林依然保持着优异的成绩,一位和林森浩相熟8年的同学陈文说:“他的成绩在医学生里只有百分之一的人能够达到。”本科同窗曾文华说,他对科研的痴迷超过身边所有人。​

​2010年,林森浩被保送进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部。在研究生阶段,他发表了8篇核心期刊级別论著,其中第一作者占到5篇之多,同时还兼任了学生会副主席。研究生第3年,林浩森放弃读博,并通过广州市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的超声科面试。​

异性交往屡受挫 自卑压抑更甚

与耀眼的学业相比,林森浩在感情经历上十分苍白。媒体认为他自卑、羞涩、渴望却又不善于与女性交往。高中同学李小寒回忆,她多次向成绩优秀的林请教课业难题,“他从不拒绝帮忙,但如果多问两句,他就不敢直视你的眼睛”。​

本科时,林曾多次在中山大学的“博济论坛”发帖:在征友主题下跟帖,诸如“寻找射手座女孩”;询问“暑假回家去找那个她约会,想打扮一下自己,怎么打扮好”。受到与女性交友的挫败后,林自嘲:“有谁会喜欢我这个人?丑男第一、手无缚鸡之力、木讷、迂腐、时代的落伍者。”​

林在研一的时候,谈了一个医学院的女朋友。他对那个女孩的要求是“可以帮他一起做实验,上阅览室自习,但当他需要一个人安静和思考的时候就希望女孩不要烦他”。结果这段感情很快告吹。他在学生会的一位同事用了一个成语形容他的爱情观——“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沉默外壳包裹下的脆弱

虽然在学生工作中和学术上表现突出,林森浩留给人最深的印象还是“沉默”,甚至“古怪”。​

“到其他寝室串门,他会一声不吭地站一旁看他人玩游戏,再沉默离开;他时常在楼梯口大声对话楼上的一个老乡女孩,声音传到整个楼道,他也并不在意。” 林森浩的好友小吴说,林森浩“会做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如跟同学一起玩,他不打招呼就跑了。有点不太顾及别人的感受,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活在自我的世界中。”​

现实中常常沉默的林森浩,却在自己的空间、博客留下大量日志,本科时被论坛里的“水友”称作“主题刷版王”,近年还开通了微博,时有更新。“自卑、挫败、闷骚,被林严格限定在网络生活中,他为自己塑造了沉默、冷感的外壳,搭配上优异的成绩,现实中与他相识的人,很少意识到他内心的虚弱。”媒体如此写道。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