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花学运已经结束,今后台湾可能会有更多大型抗争示威,学运主导人已经宣布5月1日和工运一起上街。很多人曾期望台湾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大陆公民社会及政治民主的未来,此刻一些人认为台湾已成破碎的镜子,这面镜子不值得鉴戒,更多人担忧两岸关系会大幅倒退,但我觉得这些看法都是看短期,看表象。

台湾1980及1990年代社会运动风起云涌,这三十年来的多次社会运动,各有支持反对者,但是台湾中产阶级非常稳固,中产阶级代表中间声音,不会动摇社会的根基。这次学运声势浩大,占领立法院及行政院,在媒体上出尽风头。但是除了3月30日星期天在总统府前面示威的有20万人(警方估计11万人)参加外,其余时间都是平均维持在1000人上下,比起2006年抗议陈水扁贪腐的百万红衫军人数差太远,也比1988的“520”农民运动及野百合运动规模,诉求及论述差很远。知名作家龙应台就评论“行动百分,思想零分”。

2000年以后台湾民进党执政,收编社运人士,社运几乎消弭于无形,任由民进党挥洒执政大棒;2008年马英九当选后,初期还好,2011年以后,马英九用人圈子狭窄,曾被批评为在镜子里找人,而且一些人选从政经验浅,如行政院长江宜桦等,低估施政对民众的冲击,因此有此次的学运,其实台湾人都见怪不怪,没有惶惶之感,至多两年後投票给他党。

这次服务贸易协议与台湾就业人口息息相关,因台湾人口里70%都从事服务业。马英九政府事前事后都沟通不足,又有“立法委员”要强渡关山,才引发人们爆炸情绪。与四年前台湾签订ECFA时,行政院长刘兆玄、经济部长尹启铭的努力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太阳花学运中台湾民主在自我校正

此次的太阳花运动初期看似无序,甚至野蛮,但也表现年轻一代对自己未来的诉求,而到了后期,很多沉默的市民、学生及原先偏学运的舆论开始批评、谴责,最后退场是自然之举,“立法院长”王金平到场的承诺,虽然有些影响力,但不是绝对因素。

可以想见,台湾已经有了民主社会中“自我校正”的机制。因为台湾历经各种社会运动,政党轮替和各层次选举,看似表面混乱,其实核心价值相距不远,所谈及的均为民主制度,唾弃暴力、恨恶特权、司法必须改革等,此次学运是台湾民主深化的契机,给国会中的国民党及马英九都很大教训,他们必须深察民意,施政更必须周全。

两岸关系已经到了深化枢纽期

我更不认为两岸关系会出现深层危机,或者倒退,两岸逐渐融合是大趋势,一旦形成趋势,很难逆转。以直航来说,从2008年马英九上任以前的零架次到现在每星期670架次,等于每天都有大陆直航班机近百班,再加上香港的转机,两岸频繁来往可想而知。

台湾的观光客从2008年的两百万增加到2010年的五百万,2013年达到800万,而在2016年预计将达一千万,等于台湾人口的近一半,也就是两位台湾人就引入一位观光客。其中500多万都是陆客。

台湾很多企业更因为签了ECFA后,在大陆投资有优惠,客户直接在中国大陆与他们谈判,下订单,重拾国际竞争力,这几年台湾与大陆及与世界的连接已大幅改变,不可能走回头路。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