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上帝的執抝低音

邵家臻
香港浸會大學社工系講師
青年研究實踐中心副主任

坦克人、中國人、鎖匙人、拉鏈人、瞎眼人、洗腦人、國教人、碼頭工人、勞動人、李家人、紙皮人、板間人、扭計人、小販人、輪椅人、高官人、言論人、新聞人、人質人、天秤人、良心人、佔中人…驟眼看來,《解放美學》有點像像劉再復在1997年出版的《人論二十五種》。劉自言,這是他「以輕馭重」,「以嬉笑取代歌哭」的破格作品。在書中,他要處理的不是人性之惡,而是人性之醜,希望「審醜」工作,可以保住那些乾淨的孩子和尚未被社會污染的純潔心靈。在這關節眼上,淋漓、淋浪、劉劍玲、吳國偉跟劉再復都算是同一種人—讓我們仍然對生命、對解放運動有盼望。

不過《解放美學》又有點不同。一,它處理的是二十三種人,而不是二十五種。二,它竟然跟美學有關—粗鄙粗糙粗獷粗暴粗魯粗俗粗重如我,同美麗無緣,跟美學無份。「美」這回事,我真係識條蔥咩!對於「同美麗無緣,跟美學無份」,我知當中有陰謀。

有「左派的左派」、「戰鬥的社會學家」、「科學鬥士」、「反對新自由主義入侵的代言人」、「參與的人民主義者」、「與福柯齊名」等讚譽都好,我都是最喜歡以「公共思想家」(Public thinker) 來總結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一生。事關「公共思考家」所講的,不受學院行規和專業定見的束縛,對現存的權威和體制採取清醒的批判態度,始終以公共利益為目標,堅定地「向權力說真話」等內容,都在布迪厄身上找到。

布迪厄是以「藝術」為議題走入社會學研究領地的人。他運用符號學的核心概念,來討論所謂的藝術感知能力,以及藝賞能力。對於普通人而言,面對一件藝術品,看到的是一些線條和色彩的組合,只有具備藝術感知能力的人,也就是具有文化理解、分類、綜合能力的人,才能看得懂藝術作品的意義和美感,進入藝術界域成為「文化鑑賞人」。然而,這種藝術感知能力並不是天賦的,而是教育養成的。它作為一種符號操作系統和關於文化品味的表達和分類等等,既是社會建構的結果,更是一種具有劃分權力等級體制的知識系統—沒有受過充分教育的人,就會被排除在藝術系統之外,被劃分到主流文化之外,成為沒有文化發言權的邊緣人。

顯然,布迪厄對教育、教養、品味、藝術鑑賞問題的探究,並非出自個人的愛好,而是要考察「鑑賞」和「品味」這兩種社會能力對社會分化、社會階層化乃至助長「社會不平等」的作用,並藉此展示出他對「文化弱勢者」的關切。布迪厄以「公共博物館」為例,雖然博物館是藝術品收藏和展覽的場所,門票低廉且歡迎所有人進入參觀,但是對社會低下階層的人來說,他們早已被剝奪了藝術鑑賞的能力。因此,藝術博物館在推展大眾文化和藝術的公共欣賞方面,完全是虛假不實的,因為藝術品只有對那些佔有藝術鑑賞能力的人才是存在,而低下階層則「預先地」被拋離在文化生產之外。

就算博物館裡有著很多「箭咀」、「告示」、「指南」、「導賞員」都無補於事。他們像似在彌補他們在教育上的缺失,但是這些「導引」不是別的,正是一種虛假的欺騙,因為這些物件的存在有力地支撐了低下階級「孤陋寡聞」的權利,掩飾了他們在藝術場域中無藝術鑑賞力的尷尬狀態。實際上,博物館就是一個「社會區隔」(social distinction) 的表徵,它雖然以公共為名,其實是在維護一種特權品味。博物館愈是寫著「歡迎進入」,愈是要扮演著區隔、分類、排除的功能。

破解陰謀的有兩種人,一種人像杜尚(Marcel Duchamp) 。那位一邊被捧為大師,一邊被譏為騙子的爭議性人物,最易叫人聯想到「隨便拿個尿兜放人藝術館算不算藝術品?」以及給蒙娜麗莎畫上羊咩鬚究竟是搞鬼還是創作?話說在1919年,杜尚把達文西的名作《蒙娜麗莎》(Mona Lisa) 畫上一道鬍子,改各為《LHOOQ》,意指「她的屁股熱烘烘」。他毫不在乎保守派藝術家的憤怒,他甚至以「蒙娜麗莎其實就是個男的」而逕自洋洋得意。因為在他看來,《LHOOQ》要傳達一種訊息:除了嘲諷以外,找不到對待這個世界的第二種方式!

「蒙娜麗莎」代表著西方古典藝術的最高成就,長期以來被奉為不可輕蔑的藝術作品。她代表優雅、聖潔、靜謐與詳和,是無數藝術家心中「女性美」的最高象徵。然而,杜尚將美女與醜男、高雅與粗陋、神聖與庸俗、靜謐與躁動、莊嚴與輕率,一下子擠壓在一個視覺平面上。一把鬍子在聖女咀上,殘忍地將古典美一刀刺破。一種「美 / 醜」對立的傳統藝術邏輯頓時霹啪跌碎在牛仔褲上,藝術的崇高性黯然失色。然而杜尚覺得不過了了,真正的藝術沒有性別之分,沒有美醜之別。它既可以雌雄同體,也可以幽默荒誕,「藝術即非藝術」。

內爆藝術的有杜尚,關注解放的美學行動有《解放美學》。讀《解放美學》不需要有藝術鑑賞能力,亦不需「箭咀」、「告示」、「指南」、「導賞員」操勞。它彳亍而行,偏以基層和逆勢社群為題材,但他們不是「為基層發聲」(for the poor) ,而是自己就是「處身基層」—以基層的角度向上帝發出執抝的低音。在畫在寫的時候,我總是以為作者玆玆在念的,是卡夫卡的一句話:「必須要在廢墟中匆匆記下所看到的一切,並且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推薦。

* * * * *

優先訂購淋漓、淋浪、劍玲、Frankie:《解放美學》

本畫文集將於7月1日正式出版,以粉紙精印圖文對話。
成書本身,就是一件美事。希望得到你的支持!
立即資助民間創作,以藝術及知識介入社會運動。

目標︰$45,000

友情支持價為每本$200。
優先訂購可速遞到閣下指定地點,
或可以選擇在春天教會、
香港婦女基督徒協會取書。
文字畫作無償,籌夠就開機!

【請即響應】
http://bit.ly/1kzZSlJ

● 捐款請存入匯豐戶口:789-646239-001,
並將姓名、電話、地址和電郵及收條寄至春天教會會址,或;
● 郵寄劃線支票,抬頭「春天教會有限公司」;
● 捐款一百元或以上可獲發免稅收條,二百元可先獲書一本;
● 如有查詢歡迎聯絡我們。電話:3184-0852
● 春天教會會址:深水埗基隆街190號龍祥大廈7樓B室
● 電郵地址:info@ekklesia.org.hk
● 網址:www.ekklesia.org.hk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