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六四發生的時候,我,十歲。

在這之前,我沒有看過坦克,也沒聽過槍火聲,懵懂的看着電視畫面火光紅紅只覺膽顫,拿槍殺的、大聲叫喊的、頭破血流的,都是黃皮膚的人,也就是說,屠城正在很近的地方發生着。當年,學校、街上、家裏的電視都放着天安門廣場上學生集會的畫面,及至後來,戒嚴、屠城,全港報章、媒體,不論左、中、右,都有報道。

八十年代的香港經濟起飛,安定繁榮之際看到如是荒唐的事情,大家都同仇敵愾,各界以不同方式明志,有人義賣、有人致哀、有人讉責,總之就是人人都出一分力。那個年頭,資訊只靠媒體之間流通着,報紙、電台、電視,市民三者訊息都收,不放過任何一片訊息,換在當下,也就是facebook、instagram、twister盡是洗版圖文和hash tag。那個年頭,我們什麼都沒有,只有全城上下想法一致——表逹傷痛和怒火、把從封閉國度裏的資訊廣傳開去、迫使中共承擔責任。當年大至維園、跑馬地、小至屋邨球場都有集會,市民紛紛上街,提平反的,一定多於年前反國教的十二萬,是真正的「香港憤怒了」式全城關注。

二十五年過去,抗爭磨人,單憑當年熱血難以支撐至今,當年資訊沒現在發達、廣場裏的學生們沒有手機的年代,一幕幕的歷史只靠那少量的紀實圖片、從廣場裏逃出來的人們、帶出來的東西,支離破碎。《六四小渡海:一本香港人的「愛國」詞典》的十一人編寫團在這時編寫出98條他們心目中討論八九學運的必讀詞條,這支由40後到80後組成的編寫團隊逐少逐少的把零碎的材料收集、核實、串聯、梳理,整合出香港人需要關心、最貼近廣場以及當天社會氣候的全相:當年的人民大會堂側的公廁頂是一眾記者,包括港台節目《城市論壇》主持人謝志峰的最後留守地;灣仔新伊館後連皇后大道東接連的小巷有個叫「民主台」的地方,市民自5月19日晚十朝七自發聚集收聽收音機和議事;除支聯會已故主席司徒華外,還有一位重要人物叫「吳仲賢」,勿論這些包含了立場與想法的詞條與「渡海」這字典之義是否背道、以詞條模式表達是否適宜,這98條詞條都是流血畫面以外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合經歷過的去回憶或是承傳的作入門。

八九學運發生之時,編寫團各人崗位、年紀、對民運的認知各異,但都經歷過這場腥風血雨,他們筆下的紅色小書,盛載着當中關鍵的時、地、人,包括中國境內天安門內外的,香港的,是留給日後提平反的人們的證據,輕便小書甚具重量,當讀到中共霸權的不恥,人又變得一鼓作氣了。手執小書,翻着翻着,就知道這樣的整理不易,我由衷佩服進一步的編撰團隊,如果沒有人把這等事情一一記住、為平反與抗爭注入動力,再次激起當年的熱血,再過五年,大家都變得淡然,又或者,當平反重心一點一點的給挪移磨滅,有人會覺得事不再關己。

每年重塑當年、紀念死者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香港人仍然信夢、仍會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有些事情,我們不應該忘記之餘,更要盡力廣傳開去,讓更多人知道。有人攻擊說這書包裝得像《毛語錄》,在混淆視聽,但站在出版人立場,就知道這書一定不會如《毛語錄》般大賣兼流芳,也不能洗腦致盲從(如果可以倒是不錯),然而中國不等於中共,八九六四必然是愛國運動,不然學生們無用花力氣反抗中共統治集團/霸權。

二十五年過去,人長大了,看過不少真實的戰爭、天災片段,但看着更多的六四相片、新聞片段,感覺如舊震撼,悲痛仍然揮之不去。現在,我城分化再分化,當年中國的歷史、政治問題變成如今參進了香港政治與市民情緒的,沒抗爭的動力不止,枝節愈生愈多,「去維園抑或去尖嘴」或成了當下熱話,姑勿論誰是誰非,今年的六四你打算去哪裏悼念也沒關係,最重要是我們都要牢記得當年中共政府屠城的證據,將之廣傳,迫令老爺子親口承認當年的錯、循法律追回公道,抽出黑手、正視歷史,八九六四要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開花。二十五年前,那顆純粹的憤慨和擔憂,請勿忘記,點起燭光,照着八九年天安門廣場上紅色的血,人們未敢回憶,不敢忘記。

「若有一個夢,不會死,記住吧。 」

【新書資料】
出版:進一步多媒體有限公司
版次:2014年5月 初版
ISBN:978-988-8011-34-6
定價:HK$100

註:六四當日在維園獨媒攤位有售。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